丽水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许卫东

2015-12-10 08:59:56 来源: 丽水在线 
点击:

【主持人】:许局长您好!今天我想就老百姓最为关心的社会文化民生问题,也就是当前政府推行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均等化工作,与您作一些交流探讨。据我了解,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今年的7月,省委和省政府办公厅又印发了咱们浙江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应该说,国家对群众的文化民生越来越重视。我现在和全市的群众心情一样,很想了解一下这两个《意见》的内容,会给我们广大群众文化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嘉宾】:好的,日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共同印发了符合浙江区域特点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对我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是我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革任务和中办、国办《意见》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我们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行动纲领。
《实施意见》主要体现以下五方面的目标指向:
一是标准化。通过制定出台责任明确、指标明晰的《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在基本服务内容、硬件设施标准、人员配备等方面建立规范化的指标,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有了“硬杠杠”,能够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服务一样,可对标可量化、可分解可考核,从而让文化惠民真正落地。
二是均等化。以标准化为抓手,以公共文化服务薄弱地区和弱势群体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补齐短板,统筹推进城乡、区域、人群三个方面均衡发展,扭转二元结构、缩小地区落差、填平文化鸿沟,让广大群众同等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三是社会化。通过进一步简政放权、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鼓励群众自办文化等途径,弥补政府力量的不足,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动力,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空间。
四是现代化。现代化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题中之义,以文化科技创新为动力,重视文化与科技的结合,综合运用现代传播手段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五是高效化。通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强化供给与需求对接等途径,提升公共文化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服务效益,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增强百姓幸福感。
【主持人】:许局长,刚才听了您五个方面的介绍,我想广大听众也与我一样,对国家当前的公共文化建设总体方向有所理解。我想了解一下,意见出台后,我市都采取那些有效的贯彻举措。
【嘉宾】:好的,今年以来,我市各级文化部门认真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从七个方面入手,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从机制研究入手,逐步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公共文化政策引领体系。
(二)从示范建设入手,着力培育体现丽水区域特色的“三位一体”文化示范梯队。
(三)从区域平衡入手,扎实推进全市重点区域文化建设和重大文化设施建设。
(四)从社会参与入手,探索建立公共文化多元联建平台。
(五)从丰富产品入手,大力建设公共文化产品精品库。
(六)从数字提升入手,努力打造全市互联网+文化信息化平台。
(七)从人才培育入手,加快构建与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相匹配的人才保障梯队。
【主持人】刚才,许局简单介绍了入手在做的七个方面,当然其实每一块我们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也不错的成绩,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下。首先,您谈到从机制入手,我们都有哪些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目前在运作的呢?
【嘉宾】一是全面启动“1+9+X”模式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研究。年初以来,根据国家、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要求,我市启动了“1+9+X”模式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研究,“1”是市级层面的“文化订制”标准化服务模式,“9”是9个县(市、区)分别以两办名义出台相应的县级服务标准,“X”是全市各个层面的个性化服务标准,目前景宁的“项目申报制”模式、莲都的“天天乐”广场舞标准化模式、缙云的地方戏曲民众普及“婺剧嘉年华”模式、松阳的文化志愿者服务“圆梦大使”模式的社会影响正逐步扩大,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二是建立健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机制。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丽水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计划》,建立了丽水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领导小组。市文化部门制定印发了《丽水市公共文化服务城乡联动暨“四个一”结对帮扶工作方案》,开展全国示范建设区域联动,启动“四个100”人才工程建设。三是创新文化引领载体。着眼激发基层文化工作动力,优化提升市一级文化示范建设机制,完成首批“丽水市乡村春晚示范县”创建,开展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评比,提升市级文化强镇评审规格,从原来的部门行为推动提升为政府行为,首批19个市级文化强镇近日已由市政府发文命名。
【主持人】有了机制的保障,示范建设也是很重要的,着力培育体现丽水区域特色的“三位一体”文化示范梯队,目前做得怎么样?
【嘉宾】积极组织开展国家级、省级文化示范创建申报,市本级“乡村春晚”获得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资格,龙泉市“乡村文化漫游”获得第三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资格,缙云的壶镇、龙泉的小梅、松阳的西屏、遂昌的石练、青田的山口5个乡镇前不久通过省级文化强镇评审,进入省政府表彰行列。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文化先进县1个、国家示范创建项目1项,省级文化先进县6个、省级示范项目4项、省级文化强镇8个、市级文化强镇19个、市级“乡村春晚”示范县6个,形成了国家、省、市“三位一体”公共文化建设示范梯队群。
【主持人】听得出,我们目前各县市文化创建还是有快慢的,那么9县市文化发展平衡吗?
【嘉宾】通过前几年省级文化先进县创建的杠杆撬动,我市9个县(市、区)虽有三分之二县达到省级文化先进县标准,但是还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按照省委省政府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市县建设要求,我市需要加强推进莲都、遂昌、庆元三个省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县建设,3个县目前都已制定了提升计划,公布了提升标准。同时,我市加快推进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市博物馆新馆和市美术馆在今年正式开馆,市图书馆和市非遗馆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加大重点区域文化服务创新,从着力打造“书香丽水”品牌入手,软硬同步,推进全民阅读工作,推进城市书吧、老年特色图书馆、少儿图书馆、24小时图书馆、企业图书馆的建设。
【主持人】继续和许局探讨公共文化建设话题,我们知道公共文化建设政府是主力,但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也是很重要的,是吗?
【嘉宾】是的,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加强社会非赢利性文化组织培育是当前公共文化服务改革创新的重点工作。今年我市安排专项资金,开展了绿谷大舞台购买社会化服务试点,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目前,市文化部门正在启动第二轮购买社会服务,以项目建设申报、适当资金扶持模式,编制政府购买社会文化产品服务项目库,推动全民阅读购买社会服务,带动一批社会非赢利性文化组织,参与公共文化特色乡镇、特色村落建设。
【主持人】我们知道现在的文化建设离不开网络,我们再努力打造全市互联网+文化信息化平台上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嘉宾】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有关“依托现代科技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积极借鉴省内外“淘文化”的先行做法,结合自身实际,着手进行“文化订制”信息工程建设,全市形成了一张“文化订制”信息网。同时,依托丽水网的平台,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乡村春晚”数据库。市本级和4个县(市、区)建立了文化工作微信公众平台,形成了全市文广联盟微信群。此外,莲都区文化馆还获得了全国数字文化馆试点单位资格,先行推进县一级数字文化服务建设。
【主持人】现今公共文化建设确实更加多面化,那么,我们也更需要相关人才,那么在人才培养上,我们是不是也有相应的对策?
【嘉宾】一是在市级层面,建立一个文化智库。从增强本地造血功能入手,整合吸收国家、省、市三级公共文化研究教学专家,成立了丽水市公共文化研究(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理论研究高地,并开展首批30名公共文化讲师培训,建立文化礼堂师资点单库。二是在县级层面,建立一个帮带机制。以百台特色乡村春晚联建为载体,组织市、县两级文化馆100名艺术骨干,进行跨度两年的“四个一”结对帮扶活动,提升文化馆干部服务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三是在乡村层面,培育一批“三个100”人才。抓好全民艺术普及骨干培育,开展百名村晚导演、百名村晚主持、百名村晚民星“三个100”农村文化人才培训,提升全市乡村公共文化的自我服务和参与能力。
【主持人】:许局长,刚才你从全市文化面上工作为大家作了很好的介绍,刚才您也谈到丽水的春晚,前不久还组织乡村春晚导演、乡村春晚主持人和乡村春晚民星培训。马上春节又要到来,群众可能对我们的乡村春晚比较关心,您能不能先给我们介绍一下丽水乡村春晚目前的基本情况。
【嘉宾】:好的,乡村春晚项目是丽水市着力破解乡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各种制约因素,通过春节期间发动村民自办、自编、自导、自演联欢晚会和乡村民俗活动,激发乡村群众“自主创办”文化,满足群众文化多元需求,培育乡村民俗旅游产业,促进乡风和谐的创新载体。
乡村春晚最早发源于庆元县月山村,他以萌生于民间、根植于乡村、来源于群众的草根特性,引发广大乡村群众热情参与和持续举办。从2013年获得省第二批公共文化示范项目创建资格后,我们通过系列的工作推动,丽水乡村春晚已从最早的月山春晚一枝独秀模式,逐步形成了当前遍地开花的可喜局面。2015年春节,全市共有587个行政村自办村晚,500多名农民导演、30多万村晚民星、80多万观众、20多万外地游客在乡村春晚的草根舞台上,展现了自己的文化梦、春晚梦。11000多个农民自创节目、100多台特色春晚激活了乡村旅游,形成“春晚红利”达10.26亿元。
目前,乡村自办春晚现象在丽水已持续34个年头,全市已创成乡村春晚示范县6个,示范县自办村晚的行政村覆盖率达40%。乡村春晚在浙江全省得以广泛推广。今年7月,乡村春晚项目获得全国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资格,其中月山春晚曾获全国群众文化最高奖“群星奖”,并入选浙江省高中语文课本。
乡村春晚文化现象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全国各大媒体连续聚焦报道,2015年新华总社报政治局内参《国内动态清样》和央视新闻联播头条,分别刊载和报道了丽水乡村春晚项目的做法。
【主持人】:许局长,从您刚才的介绍中可以感到,丽水乡村春晚已成为我市的一张文化金名片,丽水的乡村春晚影响这么深远,具体又是怎么做的,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
【嘉宾】:好的, 主要在村民主体、政府主导、多元保障、产业推动四个方面使力:
第一个就是:村民主体机制,自编自演自发组织。根据春节人员集中,村民自办文化意愿强烈的特点,发动村民自发组织形式各异的“乡村春晚”,推进“送文化”、“种文化”向“创文化”转变。
第二个就是:政府主导机制,文化订制顺势而为。以自办春晚为载体,顺势引领,按需订制,组织专家和文化骨干送设计、送策划、送资金、送培训、送器材,量身定制各类文化服务项目,满足群众“我的文化我做主”诉求。
第三个是:社会参与保障机制,“四位一体”多元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村民自筹、能人捐赠、企业结对、政府补助的投入模式,有效解决村民自办文化资源不足的瓶颈。2015年全市587台村晚耗资450万,其中政府投入102万,撬动社会资金348万,分别占比23%和77%。
第四个是: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机制。
着眼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将乡村春晚与电子商务、乡村旅游、乡村民宿、农产品销售相结合,构建“互联网+”和“乡村春晚+”的产业模式,形成春晚带动产业、产业反哺春晚的发展格局。
【主持人】我们在乡村春晚上确实下了大工夫,最后您提到的将乡村春晚与电子商务、乡村旅游、乡村民宿、农产品销售相结合也确实很有想法,我们具体都是怎么做的呀?
【嘉宾】一是与互联网相结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数字春晚。将全市百台特色乡村春晚、百名乡村春晚明星、百名大师拍春晚、百名作家写春晚、十台样本春晚、十台最美春晚、春晚精彩节目、春晚建设工作动态等有关影像数据,与丽水乡村的好山好水融合,通过网络实现品牌成果共建共享。第二个方面,吆喝春晚。每年在全市筛选生态环境好、年俗活动多、春晚特色强的代表村,请村长带本村王牌节目登台“斗宝”,向全国开展“秀山丽水过大年——看百台村晚,品最美年味”网络吆喝推介活动,叫卖丽水乡村春晚和乡村好山好水好空气。第三个方面,淘宝春晚。将丽水乡村春晚与电子商务结合,依托天猫淘宝店开通“淘宝村晚”,全国广大网友通过网络点单形式,选择自己喜爱的乡村春晚线路进行文化消费体验。2015年春节期间,共有20多万游客慕名到丽水乡村过大年,感受草根村晚,寻找乡村年味,有效提高了丽水在全国的知名度。
二是与旅游业相结合。市文广出版局与市旅游委员会签订了《百台特色春晚联建框架协议》,组织开展“百台特色春晚联建”活动,将乡村春晚作为乡村旅游重点培育的特色载体,形成文化人才共育、文化旅游共推、产业成果共享的跨界共赢模式,有力推动了丽水旅游业的发展。
三是与农业相结合。借助“乡村春晚”品牌效应,在农村打开了本土特色产业和生态农副产品销售窗口,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如,庆元县凭借“月山春晚”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拉动“山妞果蔬”的土特产销售额达 250 多万元,仅此一项可为农民人均增收2600多元。
相关热词搜索:广播新闻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

连播

往期直播播放列表

更多

娱乐

关于我们 | 广告发布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免责声明 | 技术支持 | 版权声明 | 编辑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