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都区囿山小学校长 梁菊花

2016-07-14 08:59:29 来源: 丽水在线 
点击:
【主持人】我们知道囿山小学一直是市民比较关注的一所优秀的小学,不少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到这里去就读,节目开始,我们和梁校长一起来了解下囿山小学的办学历史,也一起探讨下囿山小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从而了解它最想培养出什么样孩子。
【梁校】:莲都区囿山小学是莲都区唯一一所实验学校,浙江省百年名校、百强学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辉煌的办学历史。学校创办于1905年,原名为崇实初等高等小学堂。1987年被原丽水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实验小学,肩负着普及与实验的双重任务。学校现有“一校两区”。囿山本部占地面积12164平方米,建筑面积8583.5平方米。峰源校区占地面积482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37.3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雅。囿山小学本部现有36个教学班,1877名学生,94位教师,拥有一支业务过硬、敬业爱岗的教师队伍,现有市教学名师3人,省教坛新秀(教改之星)5人,市、区学科带头人23人,市、区教坛新秀近50人。
学校秉承“为了一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崇德尚实”为校训,朝着“建一流师资、树一流校风、育一流学生、创一流业绩”的办学目标不断前进,逐步形成“团结、文明、求实、创新”的校风,“爱生、敬业、民主、博学”的教风,“乐学、善思、自主、合作”的学风。
建校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读书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全国红旗大队、全国“学生营养与健康”示范学校、浙江省百年名校、百强学校、省先进家长学校、省文明单位、省行风建设先进集体、省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省写字教育先进单位、省健康促进银牌学校、全国少先队活动课程试点学校、丽水市少体校布局学校、丽水市经典诵读试点学校等260多项荣誉,赢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广泛赞誉。
【主持人】:囿山小学是浙江省百强学校,近年来囿山小学的校园环境建设很有特色,梁校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梁校】:2015学年是囿山小学建校110周年,藉此机缘,希望通过积极开展“美丽学校”创建活动,将学校校园环境外在美和学校品质内在美有机结合。传承“崇德尚实”的精神文化,营造“和谐优美”的环境文化,培育“阳光向上”的师生文化,打造“底蕴深厚”的特色文化,建构“育人为本”的课程文化,使校园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学园、乐园、家园。
学校精心打造布置了发展沿革、书画长廊、微笑墙好人好事榜、地球家园、运动天地、悦读漂流书吧、崇实成长营学生作品展示长廊、传统节日文化传承、水墨广场、理念墙、荣誉墙。宣传百年囿山精神文化,为学生搭建更多展示、交流的平台。校园文化景观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给学生留下珍贵美好的回忆。
对校园的设计,我们考虑把学校的百年崇实的精神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彰显其中,围绕学校特色,以儿童为中心,建美丽学校。在囿山小学,校园成了孩子展示的舞台。漫步校园,走廊上、过道上处处都有我们学校孩子的作品,有书法、有手工、有绘画、甚至还有学生的优秀作业……比如我校是全国书法实验基地,学校设置了水墨广场、书法长廊,展示学生的书法作品,设置书法临摹台,宣传书法大家的作品,营造浓厚的书法氛围,传承书法艺术。
在校园内我们还设置了“十佳教师展示墙”,表彰优秀教师,宣扬他们的教育理念。学生自豪地说:你看,这是我的老师;家长自豪的说:你看,这是我孩子的老师;老师也自豪的说:你看,这是我同年级组的同事。有一位曾登上过“十佳教师墙”的老师说:每次我路过这面墙的时候,我都会看上一眼。我对自己更加严格,一刻也没有放松。
【主持人】:莲都教育局近年来推进城乡共同体建设,囿山小学是和哪所学校结对的?你们觉得这项工作给山区的孩子带来哪些好处呢?
【梁校】: 为实现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由莲都区教育局统一安排,我校与峰源小学和碧湖小学成为城乡结对互助共同体。我们本着“优势互补,互相协作,共同提高”的原则,充分发挥共同体学校的力量,整合优质资源,积极探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办学理念,努力落实“共享、共建、共赢”六字目标。每学年囿山本部都要组织管理团队,到峰源校区参与学校管理工作,指导校区课程建设工作。每学年都要组织优秀教师团队,到峰源校区互动交流。5016.5,学校特意委派外交尼克老师到峰源校区支教一周,让山区的孩子与外交面对面互动、交流。通过课堂教学展示、师徒结对、教师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城乡联动发展项目取得了较大成效,达到了双赢目标。
【主持人】:我们知道囿山小学为了孩子们全面而个性化地成长,去年开始建构并实施崇德尚实课程规划,都开设了哪些拓展性课程?可以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吗?这些课程开设对学生的培养有什么促进作用呢?
【梁校】:一个学生走进学校,他所遇到的每一件事、看到的每个场景,其实都是一种教育——学校的全部生活就是课程。通过课程的浸润,使师生内心世界更加丰富而充实,这是学校课改的核心价值。我校以育人为目标,充分挖掘校内现有课程资源,积极探索课程实施方案,开设了“崇德”、“尚实”两大拓展性课程板块,分别设置了文化传承、习惯养成、个性发展、综合实践等四个课程群,以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主线,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标,让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课程,激发兴趣、提高自我、个性发展。2015学年,学校共开设57项自选拓展性课程,好习惯大未来、礼仪教育、创意手工、快乐十字绣、手工编织、绳艺、国际跳棋、科技探秘、魅力篮球、快乐足球、折纸、节日大观、创意瓦片画、伞画、废物利用、古筝、舞蹈、合唱、书法等拓展性课程受到学生热捧。
每周二下午,上课铃一响,孩子们就携带活动材料快速来到自己所选课程的场地,开始了走班活动。老师们精心准备,带领孩子们进入了五彩缤纷的拓展性课程。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之中,享受课程带给他们的快乐!
【主持人】:在家长的眼里,好的教学质量决定了这个学校的品质,那么我们囿山小学是如何确保教学质量的?目前囿山小的教学质量如何呢?
【梁校】目前我们囿山小学教学质量稳居全区前列,在教学质量管理上,我们有许多的举措。比如每学期一次的常态课调研,我们提出“一查二评三看四谈”,通过它来整体评价教师。每一次“查”或“评”或“看”,都及时反馈给教师,让他们针对性的扬长避短,改进教学方法。“查”完“评”完了,我们会组织全校教学质量研讨活动。比如,在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上,我们推行“三卡导学”, “三卡导学” 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即自学卡、共学卡和延学卡。 “自学卡”就是上每篇课文之前,提供给学生预习的题纲,包括查资料、抄写、质疑等; “共学卡”也就是教师授课的教学过程,其中包括课堂练习;“延学卡”即是课后巩固的作业,包括读、写、说、演等。学生是带着问题走进课室,也同样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始终体现的是一种乐学的氛围。实施三卡导学这一模式,本质是不断引导教师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教学更加有效,使课堂更加灵动。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名师课堂的教学研究,组合“学科带头人教学合作团队”。,组织师徒结对互动。学骨干学名师,不只是学他们讲课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他们智慧和方法背后的专业水平和人文素养。
【主持人】:说到教学质量,老师队伍是很重要的,我们知道囿山小学师资力量十分雄厚,梁校长,近几年学校在教师培养方面有什么好的方法和措施吗?
【梁校】我始终认为,一所学校好不好,不是靠校长,而是靠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重要的管理工作之一。学校将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内在地统一起来,形成了以共同追求学术价值为目标,开放、信任和支持的合作性教师文化,教师队伍综合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多年来,囿山小学一直开设“经典讲坛”这一活动。我们发现,教师平时的语言素养、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他们身边学生的成长状态。只有提升了老师的人文素养,才能更加浓厚师生之间的情感。第二,这些年来,我们通过请进来、送出去,自选菜单式培训项目等活动,使学校成为一所拥有众多专家、学者的“开放性学校”,老师的职业培训更加灵活、高效。第三、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学校现有市教学名师3人,省教坛新秀(教改之星)5人,市、区学科带头人23人,市、区教坛新秀近50人。这么多的名师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努力,当然也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学校近年来把团队建设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组建了青年教师团队、新进教师团队、班主任团队、名优教师团队,学校搭建不同平台让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成长的舞台上得到精彩的展示和提升,囿山小学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省市区校的骨干教师。
【主持人】:听说囿山小学是省课程整合实施试点学校,是省德育课程有效实施课题研究组基地学校。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很有特色,受到了史书记、葛书记的点赞。梁校长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囿山小学德育方面特色活动吗?
【梁校】课程整合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是凸显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形成办学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的重要载体。我校立足学生本位,整合实施“1+X”德育课程。通过“1+X”德育课程建设,对德育课程进行整合研究与实践,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横向沟通,课堂教育、主题实践、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融为一体的德育系统工程,构建全科、全程、全员、全方位的育人体系。使之成为囿山小学的“特色品牌”。2015学年,学校组织了两次跨学科主题式课程整合实施研讨活动,获得省市区专家的好评。2016.4《立足学生本位  整合实施德育课程——“1+X”德育课程建构与实施》作为莲都区典型经验报送省课改巡视组。
【主持人】:另外,我们还了解到囿山小学的“崇实成长营”实践体验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梁校你能谈一谈学校的这项活动吗?
【梁校】2015学年,我们创新德育工作,着手建构“崇实成长营”实践体验课程。打破学校围墙,探寻一条课堂外的智慧成长路径;解放教室空间,让学生、学科、课程进行深度融合。
崇实成长营实践体验课程,主要通过少先队活动课(专题教育)、综合实践课、品德课、大课间微课等课时的联动,组织实践类体验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探究自然、体验生活、了解社会的兴趣与能力,培养动手实践、科学探究、团结协作、服务社会的能力,培养真善美等良好品行习惯,培养笃实、创新、探究的科学态度与精神,创新德育工作新的增长点。依据体验感悟程度的深浅,我们将体验活动划分为三个类别:1.0版基于直观感受的经历式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经历、感知,课程目标的达成不会立竿见影。2.0版基于情境创设的感悟式体验活动,创设一定的情境、氛围,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习、感悟,激发情感上的共鸣,润物无声,在潜移默化中达成课程目标。3.0版基于问题调研的探究式体验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展开专题调研,在探究式体验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纲要式观点报告。学校组织了五水共治、营养与健康、文明劝导、学雷锋献爱心等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获得第四届道德文化节特等奖。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

连播

往期直播播放列表

更多

娱乐

关于我们 | 广告发布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免责声明 | 技术支持 | 版权声明 | 编辑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