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吴立华

2017-04-11 08:55:14 来源: 丽水在线 
点击:

【主持人】:欢迎吴局长,今天我们想和吴局长就我们丽水的文化文物事业好好探讨一下。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现在,文物遗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最近的全国“两会”,文物和文物保护是两会代表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都说我们丽水历史悠久,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节目开始,想问问吴局长,丽水都有哪些丰富又有特色的历史文物遗产。
【嘉  宾】:好的。文物是一个很厚重的话题,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记忆,也是民族基因的载体。我们丽水,古称处州,有1400多年的建城史。据考古发现,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延续了数千年的文明史。所以,丽水是文化底蕴比较厚重,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具体有“四多”:
第一个“多”,是重量级“文化遗产”多。
——有4个世界级“文化遗产”项目: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全球唯一的陶瓷类世界“非遗”,有1700年历史(南海一号,南宋古沉船,打捞上来的文物,最多是龙泉青瓷,许多是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
庆元廊桥营造技艺,全球急需保护世界“非遗”(庆元大济村的田桥和双门桥,全国有文字记载最早的木栱廊桥,比北宋《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早100多年)。
莲都通济堰,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世界上最早的拱坝,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与四川都江堰齐名。
青田稻田养鱼系统,世界农业“非遗”,有1200多年历史。
——还有2个“世界文化遗产”预备项目:
浙南处州廊桥。境内现存廊桥134座,其中木拱廊桥40余座,占全国木拱廊桥总数的二分之一。庆元是中国廊桥之乡。
大窑龙泉窑遗址。去年,被国家文物局正式纳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点名单。
第二个“多”,是重点文物保护多。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近50个点),省级文保单位81处,市县级文保单位413处,其它文物保护点8000多处,占全省的六分之一。
第三个“多”,是历史文化名人遗迹多。早在晋代就有名人谢灵运、葛洪、王羲之等人涉足丽水;唐朝李邕、李阳冰,宋代米芾、沈括等名人都留有墨宝;谢灵运、白居易、秦观、范成大、汤显祖、陆游等诗家词人在饱览丽水的山光水色之余,写下了许多优美的题咏。目前,我市现存的摩崖石刻有430余处,占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江南摩崖石刻之乡”。
第四个“多”,是历史经典文化产品多。特别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三件精美绝伦的文化瑰宝,“丽水三宝”:
龙泉宝剑,锻制历史2600多年,是中华武侠文化的象征。
龙泉青瓷,是我国历时最长、规模和影响最大的窑系。
青田石雕,距今已有1700多年,是“四大国石”之一。
这三个历史经典产业,已经被省政府列入全省十大历史经典产业,实行重点扶持发展。
第五个“多”,是红色革命文物资源多。丽水是革命老区,九县(市、区),全部都是革命老根据地县,这是全省唯一的。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还在丽水创建游击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1939年,抗战期间,中共浙江省委机关从温州迁至丽水,丽水成为抗战时期浙江的大后方。这就也给我们丽水,留下了非常宝贵,又非常丰富的革命文物财富。
【主持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物保护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提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16字工作方针,要求“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要象爱惜生命一样重视文物保护”。那么,吴局长,近年来我市贯彻执行这个16字方针,加强文物保护方面,有哪些明显成果?还有哪些方面需要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的?
【嘉  宾】:文物资源应该说很宝贵也很脆弱,是不可再生的,所以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眼睛一样来保护。
近年来,我市坚持16字工作方针,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文物事业实现科学健康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全社会保护文物的共识初步形成。各级党委政府落实保护责任,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物的价值和作用得到广泛的认同,全社会依法保护文物的意识不断增强。
二是文物资源家底基本廓清。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保护对象和范围更加拓展。
三是文物保存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完成了《丽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组织实施了市区谭宅、行春门等一批文物保护修缮重点工程,全市新增国家重点文保单位7处、省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新增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38处。
四是博物馆建设蓬勃发展。丽水市博物馆建成投入使用,全市博物馆总数达到19家,其中国有12家,民办7家,全部实行免费开放。
【主持人】:吴局长,我市的文物保护,还有哪些薄弱环节,或者说是问题矛盾,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加以改善的?
【嘉  宾】:文物保护工作,永远在路在。虽然这些年,丽水文物保护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果,但矛盾困难同在。当下,比较突出的,有“三个瓶颈问题”:文物保护基层组织责任落实还不尽到位,一些文物保护单位因自然和人为因素遭到受损。基本建设与文物保护矛盾依然突出,法人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文物执法管理压力大;文物保护领域资金缺口大,特别是古民居类文物保护矛盾依然突出。加强文物保护仍然任重道远!
下一步,我们重点抓好“三项工程”,强化“三项制度”,加强文物保护管理。
——“三项工程”:
一是抓好文物保护修复工程。文物保护修善,不能房子快倒了再来修。必须加强文物保护规划编制,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将文物保护规划内容纳入城乡规划,从规划源头,科学处置城乡基本建设和文物保护关系,并有计划、有步骤组织实施一批文物保护修复工程。
二是抓好文物平安工程。完善文物日常养护和监测保护机制,加强文博单位的安防、消防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安全防范技术水平,降低文物安全风险。
三是抓好博物馆体系建设工程。积极推进 “县县有公共博物馆”和数字博物馆建设,年内完成丽水市数字博物馆建设。同时,积极支持发展民办博物馆,加快推进瓯江文苑民办博物馆群项目和招馆引馆工作。
——三项制度:
一是文物保护责任制度。深入宣传和落实“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坚持“分级管理、以县为主”,逐级落实文物保护组织责任,逐处落实文保单位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和安全安全管理网络。
­二是文物执法监察制度。加强文物执法监察体系建设,加强文物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加大打击文物违法犯罪行为以及“法人违法”行为。建立健全文物违法责任追究机制、文物保护安全责任终身追究制、社会法人文物违法失信惩戒机制。
三是文物宣传制度。面向全社会,抓好《文物保护法》的普法宣传,抓好各种知识普及,进一步调动各方面力量来关注和保护文物。让每个市民群众都行动起来,少一些“到此一游”的任性,多一些敬畏文物的自觉,不断守护好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
【主持人】:听说在4月7号,国务院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总结电视电话会议,我们丽水市也在行政中心设立分会场,各相关单位领导专家参加了会议。请问吴局,我们丽水市在可移动文物普查中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最新成果?
【嘉 宾】:我市可移动文物种类丰富、价值突出,是体现丽水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文脉的实物见证。但长期以来,可移动文物“家底”一直不清,影响保护管理和有效利用。2013年以来,我们抓住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机会,全力开展“摸清家底”的工作。经过调查、认定、采集、登录、审核等工作流程,至去年年底圆满结束。
整个普查期间,全市共投入各级、各相关单位普查人员300余人,举办各类培训51次,落实普查经费509.7万元。
普查最终成果显示,全市有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48家,累计登录国有可移动文物35909件/套,其中珍贵藏品1223件/套,这些文物,涵盖20个大行业、25个年代分期、35个类别。通过这次普查,全面摸清我市可移动文物的“家底”,同时促进提升文物收藏单位文物保护意识和管理水平。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组织抓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成果转化工作,加强成果的整理、研究、宣传和利用,公布一批符合公开条件的普查数据,向社会公众提供查询服务。
同时,组织“丽水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编印出版《丽水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精粹(暂名)》。到时候欢迎各位听众和市民一起来感受普查成果,欣赏我市的各色珍贵文物!
【主持人】:多措并举让文物活起来,充分发挥文物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可以说是现在对文物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那么,我市文物活化利用,促进“文物惠民”方面,有什么举措吗?
【嘉 宾】:“文化遗产再利用”是当下文化遗产保护非常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也是我们文物工作的新任务。文物在严格的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科学适度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应该是我们面对先人文化财富的最基本立场。文物不能一味地“藏”起来,只有将文物与现代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其生命力也能更好地延续。因此,让文物走进常人的生活,让常人能具象地接触并与之发生关联,才是有效的传播。
同时,对于一个城市来讲,让文物活起来可以激发广大市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认同和热爱,丰富我们的城市精神,激发正能量,增强软实力。基于这一点,近几年来,我们对文物的利用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市区厦河塔、巾山塔、古城墙、观音阁等一批文物建筑修缮后对外开放,成为城市重要人文景观。
又比如,位于江滨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观音阁,我们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将其作为“文物惠民点”和“文化戏剧角”,每年演出传统戏剧近百场,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戏剧擂台”和“百姓舞台”。2016年,观音阁还被省文物局评为“全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项目”。
再如,白云山脚的丽阳学校旧址,在不改变建筑原貌的前提下,现改造为“书院式”学校,这样,既维系了文物功能的连续性,又体现了“古为今用”的保护新理念,效果非常好!
今后,我们将推出更多的文化遗产惠民工程,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活化的文物开口讲话,让我们的市民以及到丽水来的游客、客人都能享受到这方面的文化成果。
【主持人】:我们了解到,位于江滨的处州府城六门之一的行春门正在进行修复,这个项目市民关注度很高,请吴局长介绍一下行春门保护修复项目情况,好吗?
【嘉 宾】:处州府城墙始建于元代,是浙江现存为数不多的古城墙之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丽水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实物见证。
行春门位于处州府城的东南部,是古代州县官员在春季举行劝农仪式的地方,又称厦河门,是处州府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市区大洋路以西,卢镗街以南,江滨路以北地块,它于2008年江滨区块旧城综合性改造时被发现。之后,丽水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决定原址保护行春门古城墙并实施文物保护修复工程。
在考古发掘和勘查设计的基础上,按照历史原貌进行修复,概算总投资2890万元,于2015年10月底动工,目前已经完成总工程的90%,整个工程将于今年5月份竣工。重建后的行春门城墙外观与南明门类似,但其规模更大,届时行春门将以更加壮观、宏伟的气势重现。行春门城墙保护修复工程不仅是文物保护工程,也是城市历史景观工程,是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建成后将成为市民游客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今年国家文物局将启动第八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我们计划将处州府城墙作为申报对象,提升其文物保护级别。
【主持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历史名胜古迹创建任务是落实给文广局的,请问你们在这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嘉 宾】:市文物部门承担着市区10个历史名胜古迹(文物保护单位)国测必查点的创建任务。我们对照考核标准和创建任务,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绩效导向,全员、全面、全域开展创建工作。去年12月,我们负责的名胜古迹创建点顺利通过国测。今年,我们将继续抓好创建工作,凸显使命担当,发扬敬业、专业、执着的精神,把文明城市创建要求当做我们文物保护工作的最高行业标准来抓,借力提升丽水文物保护工作水平。
【主持人】:博物馆是城市的文化窗口和会客厅,丽水市民对我们丽水市博物馆还是很关注的,自丽水市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以来,市博物馆举办了哪些活动?
【嘉 宾】:丽水市博物馆2015年10月开馆以来,在维护和管好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畲族风情、华侨文化、括苍石语、丽水三宝等6个基本陈列展览的同时,先后引进了“圆明园国宝暨南北朝石刻佛像展”、“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族文物精品展”、“礼乐之邦——河南夏商周文物展”等临时精品展览10余个,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在北京共同举办了“远山晚翠——龙泉窑精品展”,与浙江自然博物馆举办了“龙行浙江——浙江出土恐龙化石展”,最近还与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联合举办了“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创建史图片展”, 这些展览,都收到了良好的展示效果。近两年来,市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60余万人次。
市博物馆还创新办展形式,主动出击,积极开展“送流动文物展览下乡村、到社区、进校园”系列活动25场次,吸引观众10万余人次。
同时,充分发挥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与市区学校广泛合作共建,开展2期小小讲解员培训活动,以爱国、节日、科普等为主题开展社教活动,让参与者增长了知识,增强了人际沟通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

连播

往期直播播放列表

更多

娱乐

关于我们 | 广告发布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免责声明 | 技术支持 | 版权声明 | 编辑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