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保护,守护胡源游子的乡愁

2018-06-12 11:16:09 来源: 缙云县镇治办 
点击:

  “每次鲁班尺的丈量的是在外游子离家的距离,每次墨线的一拨撩动的是子孙对先人的思念,每根梁檩椽的盘错是胡源人熨不开的乡愁。”

 
\
 
  古祠堂是历史变迁及文化的载体,是不可再生资源, 通过古祠堂,可理解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一定意义上,它们是“历史记忆的符号”和“乡村文化发展的链条”,因为,它们见证了这个家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一座古代的祠堂无论如何破旧,其内在的文化内涵与千年的历史痕迹是无法被替代的。一旦遭到破坏,将是永远的遗憾。记录历史,展示文化,载托灵魂,就是古祠堂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祠堂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是老祖宗留下的,塌在了我手里,那我是有罪的呀。”章村的村干部在村里古祠堂保护的问题犯了难“我们是想要修复,又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干这件事情,即使有了钱,祠堂所有石砖、瓦块的排列很讲究,屋檐、屋脊的造型、花纹的雕刻,技术要求很高,以前修建祠堂的师傅都是有名的能工巧匠。现在想要找人修复,一般人干不了,得找专家,还得找好的工匠,修复起来很麻烦。不然,修完了,也不是古宅的样,变了味道。”

   章村拥有大小祠堂三座,两座章氏祠堂、一座毛氏祠堂,破烂不堪,透风漏雨,保育形势严峻。为了破除这个难题,群策群力,胡源乡政府召开了祠堂保护与利用咨询会,邀请了村负责人,乡贤与各路古建筑研究专家,齐聚一堂进行头脑风暴,为章氏祠堂与毛氏祠堂的保育和活化出谋划策。

  引导社会各界参与,破解“钱从哪里来?”
   
   “乡村二元结合,应共同努力,进一步加深对祠堂保护的认识和共识。”针对祠堂保育工作存在的财政压力问题,大家达成共识,除了政府应加大财政预算投入之外,乡、村各级还应带动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祠堂的保护,共同为祠堂保育出资出力。加深社会各界对祠堂保护的认识,有利于调动更多的资源参与祠堂保护,缓解资金压力。向县里申请一部分,乡里划拨一部分,章村村级财政自筹一部分,村民群众众筹一部分。四路齐下,共筹错资金六十余万元。为祠堂的修葺保育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资金保证。

  以科学方法修复,老建筑焕新春

  为了祠堂做到专业和规范修缮,应对现有的古祠堂厘清定位,应该加深对祠堂文化的认识以及对每个祠堂独有特征地了解,只有加深了认识和了解,修缮时才知道如何保存好祠堂的原貌,避免出现一些建筑结构混乱等错误,破坏祠堂的原始状态。修缮祠堂之前扎实的做好调查研究,了解建筑的体量、制式、历史文化底蕴等等,避免“人云亦云”和“张冠李戴”,尤其是在建筑材料使用上要尊重历史,杜绝使用玻璃、瓷砖等现代材料,打破建筑的原始面貌。

  对此胡源采取“以旧修旧”的原则,以老方法、老材料、老手艺延续下古祠堂原本肌理的脉络,避免过度保护,让古建保护有了历史的厚重与人情味的温度。

  接下来等修缮完毕章氏祠堂将作为胡源的非遗文化展览馆对外开放,作为胡源对外的一张新名片。而毛氏祠堂将作为村便民中心为服务章村百姓继续发光发热。

  古祠堂是乡村的记忆,是乡村历史的见证者,它承载着一个家族一个村子的沧海桑田。一旦损毁,文物本体及其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都将不复存在。总之。只有把古祠堂保护好、修复好,让它们以其原有的面貌长久地保存下去,才能发挥“实物的史书”、“历史的年鉴”、“文化的载体”等的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

更多

娱乐

关于我们 | 广告发布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免责声明 | 技术支持 | 版权声明 | 编辑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