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做好“古”文章,传承古文化

2018-06-12 11:23:46 来源: 庆元县镇治办 
点击:

  古遗迹是历史的遗存,是历史性城市的文化基因库,对延续中国文化的文化根脉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庆元县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在对古文化的传承保护也提出了要求。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在致力保护和展示各区域多样古遗迹方面,做出了诸多成效,唤起了群众对文化根脉的追寻和探索。

 
\
 
  一、中国古廊桥,连纽带强交流
 
  丽水庆元县是中国廊桥之乡,宋元以来,庆元修建的各式廊桥有230多座,至今仍保留各式廊桥有97座,庆元廊桥具有全国数量最多、历史最悠久、历史沿革最具连贯性等特点。
 
  著名的兰溪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重建,是我国现存单孔跨度最大的明代木拱廊桥。全国现存寿命最长的木拱廊桥——如龙桥,始建何年已无考证,现有建筑建于明朝天启五年(1625年),是全国现存历史最久远的木拱廊桥,也是廊桥家族中唯一一座单体建筑和最早评上国宝的廊桥。全国有文字记载时间最早的木拱廊桥——双门桥,始建于1049年。
庆元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中,把对古文化、古建筑的保护利用列入了整治要求,积极协同相关单位,加大了对古廊桥的保护力度,把保护廊桥、挖掘廊桥文化与周围环境保护、旅游景点开发、民俗文化传承相结合,着力提高廊桥的品位和地位。
 
  二、生态古村落,铭文化寄乡愁
 
  龙溪乡转水村始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村内建筑保留浙南民居格局,四合院,又有闽民居风格融入,多为三层木结构,交错有致,为避风雨屋面瓦片严实,土墙至椽条。为避蜡烛峰火祸,房屋正门前均有照墙。该村现保留完好民居32栋,古宅各抱地势,前后连贯,多数依然保留着泥墙黑瓦外貌,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贤良镇黄坛村,始于明朝正德年间吴氏伯二公从槽头村(今云和县境内)迁置,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黄坛自然村有五幢独有风格的古民宅,这些民宅都建于清朝顺治年间,距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村庄内部大大小小百余座老房,宅院为三合院、四合院式布局,主体建筑为二层楼阁。举水乡月山历史积淀深厚,据月山村的吴氏家谱记载,月山自吴氏始祖吴诩的母亲李氏在宋景德元年(1004年)带着8岁的幼儿吴诩来到东庄(古时月山旧称)定居以来,建村距今已有1006年的历史,是庆元建村历史最早的千年古村落之一,也是庆元及周边县市吴姓的最主要发源地之一,2012年9月,月山村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43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重点村之一。
 
  庆元县注重对文化古村的传承与保护,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开展对古村落、古民房的修缮工作,保留原有传统村落特色。
 
  三、古树名木,广宣传重保护
 
  据县林业局统计,庆元县有散生古树1209株,古树群117片,3863株,合计5072株,其中Ⅰ级古树232株,Ⅱ级古树821株,Ⅲ级古树4011株,名木8株。百山祖冷杉为庆元特有,是植物界的活化石,自然生长的全球仅存三株,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015年在左溪镇发现并经鉴定确认的野生“政和杏”,是世界稀有树种,在浙江省内为首次发现,西桦也是浙江省桦木科新记录种。百山祖冷杉、百山祖镇斋郎村的檫树、合湖村的柳杉、安南乡东村村的罗汉松、张村乡吴坑村的南方红豆杉、蔡川村的江南油杉、举水乡落岭村的杉树和五大堡乡杨楼村的赤皮青冈等八株古树被选为“浙江最美古树”,其中百山祖冷杉位居“浙江十大名木”之首,并获得“浙江古树之最(最有名)”称号,罗汉松和杉木则入选“浙江十大古树”。
 
  庆元县落实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制,制定养护管理方案,对每株古树名木落实到养护责任单位、养护责任人,并签订养护合同。同时,每一棵古树名木都进行挂牌管理,并招募民间监督员,对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进行监督,加大保护力度。
 
  四、悠久古文化,重保护永传承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特有的乡村文化,以月山春晚为首的乡村文化独树一帜。月山春晚始于1981年,比央视春晚还早2年,在村民自导自演下经历了38载从未间断,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贤良镇“百家宴”,一个延续了300多年的盛宴,贤良村村民在外田最老的古宅摆上了几十条桌子,大年初一晚上,家家户户都拿出压箱底的美食,使出最高的手艺欢迎回家的亲人们。“百家宴”文化,便是当地村民对彼此最美好的祝愿和最质朴的情感寄托。
 
  荷地“吴姓三让大閦” 的美谈更是影响深远,荷地大閦始建于公元1370年,至1971年毁于火灾,历时600余年,一共进行了四次建造。伴随着大閦的四次建造,演绎的是荷地吴黄两姓和睦相处、礼让三先的高尚风格以及放眼长远、开拓创新的精神境界。1927年,乡绅吴光猷建造“三让世家三层閦”,时任福建省省长的萨镇冰(北洋政府时期曾任海军总长、暂代国务总理、福建省省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务),既感念吴姓始祖泰伯“三让天下”、延陵季札“三让王位”的家风美德,也感动于荷地吴姓礼让“大閦”的高尚情操,欣然题写“三让世家”四个大字。千百年来,荷地村一直传承着和睦相处,邻里互帮的良好家风民风,吴黄两宗,人丁兴旺,家声韵远。为将荷地村的优良家风民风发扬光大,留世后人,借助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东风,荷地村于2018年5月开工仿建三让世家、积善堂、积德堂门牌坊,立于街头绿地广场,以这种形式褒奖吴黄两宗的千古美谈,教育后人永远传承。
 
  庆元是中国香菇城,著名的“砍花法”出自香菇始祖吴三公,宗谱载:"吴氏祖先于唐代由山阴(今绍兴)迁至庆元",吴三公于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三月一十七日出生在龙、庆、景之交的龙岩村,因其在兄弟中排行第三,故称三公。砍花法从发明应用于生产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项栽培技术,砍花法的延续时间之长,覆盖面之广,史料之丰富,这在世界农业科学史上是罕见的。砍花法的伟大成就,就在于它使深山老林中的“朽木”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开创了森林菌类产品利用之先河。
 
  五、千年古道,盛世流传
 
  庆元境内古道遍布,如蛛网般交错。这些古道是庆元乡村独具特色的风景之一,千百年来祖祖辈辈的庆元人在古道上来来往往,承载了许多美好的记忆,是庆元乡愁具体的体现。
 
  应岭岚古道:起于应岭尾村(兰溪桥水库大坝边),止于五大堡乡濛淤村,全长约五公里。古道开筑于南宋初年,至今已有870余年历史,在S329省道开通之前,是东部乡镇及福建寿宁通往庆元县城古驿道中的一部分,虽历经损损毁毁、修修复复,但至今依然保存完好。古道路面以石砌为主,平整易行,两边古树高大茂盛,沿途路上有半岭亭、应岭头亭、护荫亭、濛淤茶亭等,便于中途休憩。
 
  西川古道:起于五大堡中心小学,止于西川村口(西坑头),在 水岙亭有一分支通往濛淤村,全程约三公里,曾经是村民过往的交通要道,古道就地取材,由山上大大小小的石块与泥土相嵌垒成,古道两旁树木参天,全程风光旖旎,令人陶醉。古道上还有水岙亭、葫芦亭等多个以山石叠砌、人字型盖顶而成的凉亭,亭内两边用宽大的横木搭建成长凳,可坐可躺,夏天人歇其中,山风穿门而过,极为凉爽。
 
  黄石古道:起于五大堡村(乡政府对面),止于黄石村,在银坑洞有一分支直接通往濛淤村,全程约三公里。古道完整、路宽、基石完好,两边的古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古道上有一座凉亭,石砌人字顶,依然保存良好,亭边绿荫覆盖。凉亭过去不远,右手边紧邻古道有个银坑洞,洞如小隧道,约可供一人前行,洞外边的石壁上有正德七年的石刻。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

更多

娱乐

关于我们 | 广告发布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免责声明 | 技术支持 | 版权声明 | 编辑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