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镇治之风,许桃源之梦——胡源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样板之路

2018-09-14 14:50:47 来源 缙云县镇治办 
点击:
\
  “山色湖光步步随,古今难画亦难诗”。
  在镇治春风的照拂下,胡源乡一改旧日里脏乱差的形象,成为了青山绿水下烨烨生辉的明珠。她以铿锵之笔,改写了偏远小山村没落荒废的命运,编织了桃源阡陌桑竹美如画的梦境。
然而,这场蝶变之路走得异常的艰辛,每一寸贫瘠的土地上无一不浇筑了每一位干部的心血。“清亲盘溪,山里胡源”的理念,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一、以整治“组合拳”破除乡村“沉疴顽疾”
  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建设这份大问卷中,如何能交出一份让时代满意、让自己合意、让人民如意的答案?胡源乡结合当地实情,因地制宜,发挥“拆、整、建”整治组合拳,破除乡村“沉疴顽疾”。
  “拆”字当先。以往的章村,乱搭建、乱堆放随处可见。为腾出更多的空间建设,胡源乡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总目标,以铁的手腕深入推进“三改一拆”、“六边三化三美”等工作,将拆破除旧工作作为推进“美丽乡村”转型升级、农村环境革命的主动力、主抓手,变数字论英雄为精准拆改、变被动应付为主动作为。拆破、拆旧、拆违,每一位干部都全力以赴、挂图作战,形成乡村两级整体发力的联合执法模式,层层推进。
  “整”为手段。整治环境“脏、乱、差”,不是简单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敷衍了事,更不是“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反复无常,而是需要牢固“全局一盘棋”的理念。胡源乡根据整体规划引领,不断完善整改方案,确保整治建设后既能保留原汁原味的乡土特色,营造浓厚的风土人情,又能将整治覆盖到每个角落,实现“旧”与“新”的有机统一。于是,章村村原先的“绿瓦红砖”变成了粉墙黛瓦,裸露的赤膊墙面统一换上了新衣,堵塞的沟渠水道变得清澈育鱼…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胡源想方设法一一做通村民思想工作,对于各种难题迎刃而上,得到了显著的成效。
  “建”出风格。如何在千篇一律的规整中走出胡源自己的风格道路?要打破常规、大胆突破,又要“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仅要注重面子,更要兼顾里子。一方面,胡源结合实际积极推进32个项目建设,既有“胡源问茶 盛意满壶”彰显乡村居民热情好客,又有“落实念树 饮水思源”酿就胡源游子抹不去的乡愁;既有“桃源汀步 观瀑听涛”下聆听水击石鸣,又有“廊亭赏鱼 云溪漫步”间感受悠然自得…另一方面,在修复、还原文化祠堂上也可谓是“费尽心思”。章村村大小祠堂共三座,都为破烂不堪,透风漏雨,形势严峻。为了做到专业和规范的修缮,避免“人云亦云”和“张冠李戴”,胡源采取“以旧修旧”的原则,既能大幅度节省资金,又能保留原有建筑的时代特征。以老方法、老材料、老手艺延续下古祠堂原本肌理的脉络,避免过度保护,让古建保护有了历史的厚重与人情味的温度。
  二、以“铁军之火”点亮远方“信仰之灯”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整的是环境,聚的是人心!让这个曾经“深藏闺中”的小村落崭露头角,需要每一位“胡源铁军”为之拼搏。
  乡政府领导“领头羊”:美丽胡源,需要集智集力,而乡村发展强不强,关键就看“领头羊”。胡源乡党委书记丁钧盛、乡长丁伟华一直以满腔的热情和动力与时间赛跑,放弃了周末与午休时间,奋斗在建设的一线战场。从最开始的破旧杂乱,他们满怀信仰,不言放弃;错综复杂的规划图纸,他们紧密沟通,深入钻研;令人头痛的资金掣肘问题,他们引进资源,节省开流。于是,乡间的小路上布满了他们的足迹,漫天花海下留下了他们的汗水,群众的欢声笑语间充满了对他们的赞赏。
  人大主席“铁嘴强”:胡源乡人大主席周利强, 人送外号“铁嘴强”,是胡源乡小城镇建设不折不扣的“大功臣”。他长扎胡源,每天起早贪黑, 上山下乡,入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他在做政策处理工作的时候能够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抓住其中利害关系一举拿下。拆违、拆破、拆旧,起初村民不理解,或情绪激动,或聚众闹事,“铁嘴强”没有一丝妥协,始终带领干部攻坚克难,冲在最前方。“铁汉柔情最动人”,每一次胡源的蜕变都能触发他内心柔软一隅,也使得他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密。
  “十三太保”来助阵:古有“十三太保”颇负盛名,现有胡源名将齐力助阵。有那么一群人,以章村村党总支书记章金松、章村村主任章志伟为首,他们始终站在政府的角度考虑,在支持建设工作的同时,还积极推进乡贤资金筹措工作;章文忠等人,他们放弃了城市高昂的薪酬,回乡投身建设工作;章汝恒等人,为人忠诚,主动请缨,烈日下带着半导体扩音器宣传整治工作,自觉投身垃圾清理及河道清理工作……或许在这条道路上他们受尽了委屈和心酸,但是他们始终无怨无悔,坚守自己最初的信念。
  乡村干部齐献力:在最后的百日攻坚冲刺阶段,每一个干部以身作则,发挥“5+2,白+黑”的精神,力争发现细节不足。对于一次次的专家点评,一遍又一遍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带着感情,这是一场脚踏实地的大走访;带着问题,这是一次问计于民的大调研;带着责任,这是一场凝心聚心的大锤炼。
  三、以制度“枢纽”疏通长效“管理命门”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投入了那么多的建设资金,更要花大力气保持住小城镇的建设成果。整治不是一劳永逸,需要健全长效的管理机制。第一方面,胡源乡在整治过程中探索片长制模式“一人一块责任田”,将章村平面的铺设到蓝图上分区划片,将整治任务责任到人。线乱拉管理机制、《村规民约》制度、垃圾分类制度、厕所保洁制度、环卫保洁制度、两站两员管理制度等等,胡源乡对标考核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在长效机制建设上展开积极探索。第二方面,集聚群众的智慧,与群众共谋、共筹、共建。比如,章村村双委多次自发组织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户主代表到三溪、壶镇陇东村、舒洪仁岸村参观学习,外出取经补短板,开阔眼界转观念,逐步转变了村民的审美观,实现了“要我美”向“我要美”的转化。第三方面,发动全村村民参与绿植绿化“花样行动”,创建“美丽庭院”和“花样农家”,建立《章村村绿植绿化管理制度》,通过各家一块“责任田”,人人都是“巧花匠”的打造,积极调动章村村民栽花种绿热情,对房前屋后绿化进行评比,让广大家庭享受洁美环境,沐浴到文明新风。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如今的胡源乡,白墙黑瓦,凉亭古井,小桥流水人家,有时艳丽似花旦,有时婉约如青衣。小城镇的建设,整治的不仅仅是村容,改变的不单单是乡貌,还有先天薄弱的文明素养与渐行渐远的邻里关系。在这小城镇的整治上我们终是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对于建设的脚步我们永远不会停歇!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

更多

娱乐

关于我们 | 广告发布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免责声明 | 技术支持 | 版权声明 | 编辑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