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念故人 慈孝永流传

2018-04-12 10:10:11 来源:丽水新壹周

记者 吴云梅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也称寒食节,是祭祖的重要节日。清明正是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时节,除了扫墓,也是亲人想约赏春踏青的节日。
近日,记者走进庆元月山村,这个历史上“深僻幽阻,舟车不通”的小山村,除了广为人知的“月山春晚”之外,清明节他们还有许多独特的民间习俗,一起去看看! 
 
 
清明节,千里迢迢回乡来
清明时节的月山村,山环水抱,绿树成荫。清明对于当地村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清明节的前三后四这几天,无论身在何处,每户至少都要有人回到老家为安息在这片土地上的祖先扫墓、挂纸。有许多家庭则是全家相约一同前往,也好趁这个机会,亲人相聚。村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说法,如果哪家祖先坟前没有挂纸,会被认为是不孝子孙。
住在杭州的月山村村民吴立强三月份,便与同住在杭州的两位兄弟,约上住在庆元县城的另两位兄弟回月山扫墓。只要有机会,他们还会带上各自的妻子孩子一起回家。吴立强说,要告诉孩子他们的根在哪里,他兄弟五人,前几年父亲去世了,母亲跟着他们在杭州生活。父母年轻时除了要养育他们五兄弟之外,还要照顾年幼的舅舅和年迈的外婆外公,一家人可谓是历经艰辛,但是父母从不抱怨,孝敬父母,对孩子慈爱温和。母亲是一个乐观、有主见的人,而父亲则是一个实在,非常勤劳的人。两人常教育他们五兄弟要相互关爱。在父母潜移默化的教育下,五兄弟和睦相处,处事乐观。每一年从杭州回到月山给父亲和祖辈扫墓虽然是千里迢迢,但这是一次有仪式感的慈孝教育。
吴立强说,在月山村,像他一样赶着远路回来,实在太平常了。很多村民身在他乡,春节可以不回,中秋也可以不回,但是清明是必须要回的。因为这里的青山绿水间有祖先勤劳善良的足迹,有归宿感。另外,清明节回来可以见到许多的发小。这些发小一般在清明前就开始邀约。扫墓完成后,发小们会聚在一起,喝上一杯老家的野茶,聊一聊各自的生活,不管生活如不如意,在家乡、在发小面前都是放松的。
月山村民介绍,月山村是一个非常尊重自然的村庄,这里和其他地方不一样。扫墓比较简单,一是给墓地周边补种树,然后就是把墓地边上的树木稍作修剪,除去墓地范围内的杂草,然后培点土,再在墓的四周和墓桌挂上长约三十公分,宽约十公分的白纸,以作为给祖先坟墓贴上新对联之意。也有一些人会带上“清明饭团”和一些酒茶,点心之类的东西到墓前祭拜。
 
清明饭粿 清明节的标签 
“清明饭粿”,是月山村清明时节的美食标签。在丽水九县市里,清明大多都做 “清明粿”,各地的“清明粿”基本都是用野艾蒿或是鼠曲草做成蓬点心。而在月山却不一样。月山清明粿独具一格。据庆元姚德泽所写的《松源古镇》一书介绍,清明粿是庆元清明节应“寒食”而生的一种食物,目的是清明扫墓走远路时,可以带上作为午餐食用。
在月山村,清明节,家家都会做清明饭粿。据回乡祭祖的村民吴荣岵介绍,清明饭粿作为他们这里清明节的食物,也是他们记着家乡的一道美食符号。
4月4号从全国各地回乡扫墓的村民,打破了月山村的宁静,吴荣岵说接下来两三天也是月山村一年中村民回乡最多的时间。回乡的村民趁着祭祖的机会约上亲人和族人,一起踏青赏春,同时赶回老家品尝那久违的,带着家乡味道的清明饭粿。
吴荣岵说,这几年他们回到月山,一直生活在村里的三叔三婶都会给他们做清明饭粿。三叔三婶是非常勤劳的人。知道亲人们清明都会回来,早早便会开始备料。要做口感品相都好的清明饭粿需要上好的粳米,加上至少六七种的配料。吴荣岵说小时候每一年清明,家里都非常重视,除了扫墓,就是做清明饭粿,母亲会早早地取上半斤的椴木香菇干泡发,这香菇是父亲自己用砍花法做的香菇。那香菇香味浓郁,隔着很远便能闻到。现在这种香菇很难找到。香菇干泡发,菜干泡发,加上刚出土的春笋和五花肉,瘦肉,香葱,少许生姜。米饭做好后,五花肉熬油,等五花肉出油后,加入切好的香菇、春笋、菜干、瘦肉炒熟,然后放入香葱,此时锅里已是香气四溢了,再把粳米饭拌入,搅拌均匀后,用手捏成圆圆的饭团。一部分用做祭祖,一部分则分给孩子们吃。那场景记忆犹新,倍感温暖,那清香让人怀念。
清明时节是金樱子花开得正旺时,同时摘野菜也是正当时,村民上山扫墓如果遇上金樱子花和野菜都会一同摘回来。金樱子花则和入面粉或是米浆煎成金樱子花饼。野菜则和鲜笋一起烧。清明饭团、金樱子花、野菜组成春宴里的铁三角。久违的家人相聚,坐在一起品尝着春天,说着少年的事,怀念着逝去的亲人。
 
清明念故人 慈孝文化得传承
据传寒食清明节是纪念晋国大夫介子推的节日。据资料介绍,介子推随晋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备受艰辛,有割股啖君之功,但重耳返国主政后,介子推拒不以功邀赏,而偕其母隐于介休绵山。晋文公求贤不得,知他是孝子,于是三面放火焚山,逼其出山,介子推母子守志被焚。文公封绵山为介推田,敕令介子推忌日寒食,是为寒食节。第二年寒食节次日,晋文公素服登绵山,至介子推被焚的那棵柳树下置祭,发现此柳竟复活了。睹物思人,念及介子推一生追求政治清明的远大抱负,封此柳为清明柳,将此日定为清明节。后因两节相邻,渐合二为一。《唐会要》载唐代宗李豫于大历十二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宋·周密《癸辛杂识》:冬至后百六日为禁火寒食,即以清明为寒食矣。这就是寒食清明节久远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春风伴我回乡去,村头又见炊烟起。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有的村民是从广州坐了飞机坐动车再坐汽车回来扫墓挂纸的。有的则从北方回来。村民吴远伙介绍,每年清明他都会带着子女、侄子、外甥等给先父先母扫墓,和下一代说说父辈勤俭持家、谦让孝顺的故事,希望这种优良的家风能代代传承。每年清明回来的村民这么多,相信他们也是一样以这种方式传承优良的慈孝文化。

热点推荐

生活热线

18605788890
Copyright 2009-2020 LSTV,All Rights Reserved
丽水市广播电视总台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浙ICP备05002140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 主办单位:丽水市广播电视总台 | 新闻热线:0578-2666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