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记·吕晓南作品展在古堰画乡巴比松油画馆举行

2018-06-12 17:24:07 来源:丽水新壹周

“丽水巴比松油画群体”沙龙厅系列展第九期
桃源记·吕晓南作品展在古堰画乡巴比松油画馆举行
 
古堰画乡是“丽水巴比松油画”的发祥地,30多年前,丽水一群本土画家效法法国巴比松画家“面向自然,对景写生”的精神,描绘瓯江两岸的美丽景致,表达对故乡家园的一往深情。
巴比松油画馆沙龙厅旨在展示丽水巴比松油画群体优秀个案为主,编辑出一个拥有延续性的绘画叙事景观,由丽水市美术家协会与丽水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共同主办并策划,每个展期只展出一位画家的作品,让画家们的作品在这里与观众相遇,让人们更好地近距离认识丽水本土画家群体。
2018年6月,“丽水巴比松油画群体”沙龙厅系列展第九场,桃源记·吕晓南作品展在古堰画乡巴比松油画馆开展。展览展出了画家近两年创作的作品。吕晓南,丽水学院副教授,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油画家协会会员、丽水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丽水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丽水市高级人才联合会文化艺术专家委员会副会长。在繁忙的背后,多年来,吕晓南一直潜心艺术创作,油画作品多次参加各级美展并获奖。
沙龙展上展出的画家系列新作《桃源记》,画家以鲜明的色彩表现、独特的个性画风,把观众带入了一个烂漫而宁静的“桃花源”。点点春色,桃花朵朵,从画家的作品中,我们仿佛看到画家穿过乱花迷眼的世界,沉浸在远山那片诗意的桃园。吕晓南说,画家就是一个造物者,法由心生,境随心转,以心转物而不被物象所惑,在愉悦自然和陶冶性情中营造属于自己的世界。抛开了琐事繁杂,那一片相看不厌的简约,或许正是他追寻的“桃花源”。
 
吕晓南创作感想:心中的桃花源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桃花源”。“桃花源”在人们的心目中已是一个特殊的符号,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一个没有世事烦恼、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喧嚣纷扰的浪漫净土。
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的“桃花源”,每个人都在思索、寻找、构建属于自己的“桃花源”。如何把自己对自然对生活的情怀感悟,将自己精神指向通过视觉语言进行准确的传达,发于内而形于外,表达眼中的世界,安抚自己的本心,便成了我在《桃源记》系列画作里的探索与追求。
在这个自己营造的世界中,总会不可避免地融入自己的主体情感和意向,表象的真实总是会服从于视觉和情感的真实。将一个自然文本转换为艺术文本的过程,也是一个让各种矛盾对比纳入画面并使之相融相生的过程。在有意识地弱化空间并使之更具平面化和装饰性的同时,块面的大小疏密分割、物象的简繁取舍、黑白的概括归纳、色相的纯灰互补、笔触的叠加积累重叠,经常是在反复纠缠纠结纠正中较劲,以求达到相对的平衡和谐。
康德认为事物对象因着感性而给予我们,但感觉材料是零碎杂乱的,必须通过知性而被思,通过分析的、逻辑的、归纳的抽象方法才能赋予对象纯粹的形式。借着“归纳性感性”,本质地获得一种线条和形体及色彩的秩序组合,实现一种秩序结构。在和自然的视觉对话中,乱花迷眼的世界会变得有序,繁缛的细节会变得简约,过滤掉多余的嘈杂,用秩序化的形体和色彩去构成自己的感性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期望能寻找到一种提炼整合后的纯粹、一种对诗意栖居的建筑营构、一种艺术与自然平行的和谐、一种既出世又入世的理想情怀。
这是一个与自然与画面不断对话不断超越的过程。我一直期望如塞尚所说的“不离开感觉捕捉真实”,“在自然面前实现感觉”。这个梳理和整顿感觉的过程总是在失败挫折与不尽如人意中不断寻找,辗转前行。
自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桃源”在人们的心目中已是一个特殊的符号,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一个没有世事烦恼、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喧嚣纷扰的乌托邦,同时也是一个质朴的、诗意的、田园的浪漫净土。
吕晓南的《桃源记》不在世外,就在眼前。不是一个“乌托邦”,而是一个“异托邦”。乌托邦是一个现实中并不存在的无何有之乡,是人们精神理想的寄托。而吕晓南笔下的“桃源”来自于丽水固有的生活,来自于丽水美丽的自然景观。他所画的山峦、村庄、江水、桃花林都有生活的摹本。甚至也可以一一对照说得出地名。与寻常写生不同,他的画给人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这一异样的感觉是因为画面中寄托了一种避世的情怀,一种出世的理想,一种现实困顿的抽身,一种诗意栖居的投身,一种变换角色的转身。伴随着油彩在画布上的的建筑营构,他的这一转身竟是那么华丽而且迷离。 ——王文杰

热点推荐

生活热线

18605788890
Copyright 2009-2020 LSTV,All Rights Reserved
丽水市广播电视总台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浙ICP备05002140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 主办单位:丽水市广播电视总台 | 新闻热线:0578-2666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