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引领 增辉党建 ——“名记先锋队”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侧记

发布时间:2019-06-05    来源:新闻综合频道 叶兆燮


今年以来,新闻综合频道党支部依托总台“名记先锋队”党建品牌建设的有力契机,结合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系列项目,抽调党员骨干记者和业务精兵强将,积极开展《不忘初心  重走浙西南红色革命路》大型新闻行动和“浙西南革命精神”历史文献专题片、历史人物纪录片及系列微视频的创作,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引领作用,有效展现了“名记先锋队”党建品牌的示范效应。

 

 
 

五个多月来,我们“名记先锋队”的记者同志寻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克服种种困难、全身心投入,将一系列项目的创作当成一次心灵的洗礼,以实际行动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

 

 
 

山高路远、点多面广,是浙西南革命根据地遗址分布的最大现实。面对大量红色遗址的踩点拍摄,我们“名记先锋队”的记者克服晕车和路途颠簸的困难,一天之内跨越近400公里,从丽水赶到景宁郑家坑再跑到庆元的斋廊,在天黑前完成了既定采访目标。他们甚至连晚饭都来不及多扒一口,就要连夜赶回驻地,为第二天的拍摄做准备。

 

 
 

丽水是地广人稀的山区市,而浙西南革命时期留下的红色遗址,很多都是在深山老林里。在这次采访中,我们“名记先锋队”的记者是真正做到了披荆斩棘。为了探访当年的“红军医院”遗址,记者与当地向导一起,在四五十年都没人踏足的荆棘丛林中,硬是用柴刀开路,耗时2个多小时,劈出了百米小道,用摄像机记录下“红军医院”遗址的珍贵镜头。可以说,在这百来米的荆棘小道上,我们记者的每一步,仿佛都穿越了八九十年,重现了革命先辈的筚路蓝缕。

 

 
 

三月天,孩儿脸。面对阴晴不定的不利天气,我们“名记先锋队”的记者在一天中也经历了寒暑易节的考验。一次,我们记者穿着短袖从温暖的市区出发,到松阳安岱后采访,却发现当地村民还是穿着羽绒服。在潮湿阴冷的天气里,我们的记者坚持采访了整整一天。可以想象,当穿着短袖的记者和穿着羽绒服的村民在同一个画面中出现,是怎样的一种反差。而我们的记者回来后,还要克服重感冒困扰,连夜整理素材。

 

 
 

 

 
 

丽水生态好,众所周知。然而,在生态优良的山野乡村,在某一片草丛中、在某一块密林里,却可能隐藏着一些凶险。这对我们“名记先锋队”的记者来说,也是一大考验。4月的一天,我们的记者就遭遇了三次毒蛇的威胁。其中有一次是前面的三位记者刚走过去,走在最后的记者就看到一条毒蛇横游在路边草丛,而毒蛇与脚跟仅有30来公分的距离。在场的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幸好,最终是有惊无险!

 

 
 

可以说,银屏上有限的报道背后,是我们“名记先锋队”的无尽付出。有的采访中,为了还原历史场景,拍摄模拟镜头,我们记者跋山涉水,不顾个人安危,主动要求群众拿着落石往山崖下滚,而自己则在山崖下拍摄。有的记者在怀孕的情况下,还坚持参加新闻行动,五天里去了三个县、十多个偏远乡镇、近三十个僻壤山村,采制了十多条新闻报道。

 

 
 
 
 
 

 “浙西南革命精神”这一系列作品的摄制任务,可以说是既繁重又紧张。我们“名记先锋队”的记者,大多都是无法脱离日常节目的采制任务的。为了在完成日常播出节目同时,还不影响系列作品的摄制工作,我们的记者往往是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夜以继日潜心研究拍摄新技能、创新实践编辑新手段。有时候,为了完成一个5秒钟的AE特技,就要在电脑前端坐一整天,就算夜里加班完不成,也会主动搭上周末的休息时间。有的记者是二胎妈妈,即使深夜十二点,还坚守在编辑线上,一帧一帧地扣着画面,一旁的孩子却在不停地打瞌睡。制作机房的大门总是为他们敬业的背影敞开,夜幕下的灯光总是为这些可爱的脸庞而明。

 

 
 

披星戴月、披荆斩棘、无谓寒暑、无惧凶险、砥砺创新、只争朝夕。五个多月来,我们“名记先锋队”的记者用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展现了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可歌可泣、恢弘壮丽的篇章,展现了一代代老区人民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血脉的好经验好做法,展现了浙西南这片红色热土上的发展活力和生生不息。我们“名记先锋队”的记者更用自己的坚定足迹、必胜信念和执着行动,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引领作用,弘扬践行着“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真谛,诠释了“名记先锋队 实干为丽水”的总台党建品牌宗旨,担当起新时代电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先锋引领,增辉党建,方显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