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里庄 诗画三都

2019-01-22 15:18:28  
点击:
\

  三都,一个美丽诗画之都。农耕文明复兴传承地。有国家级传统村落13个,省级传统村落2个,是古村落的集中地,是江南秘境代表区域,杨家堂村被誉为“金色的布达拉宫”。三都又是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农业乡。高山水果8000余亩,近几年桃子的种植面积发展迅速,是名副其实的桃花源,也是浙江省十佳春季赏花地。高山蔬菜面积近1万亩生姜、大蒜、茭白等远近闻名。同时三都又是休闲运动之乡,每年举办梨花摄影节、农产品淘货节、野草莓采摘节等三都特色农事品牌活动,并拥有目前国内唯一一条古道跟古村落高度融合的国家级健身步道,承办了四届国家级以上山地徒步竞速赛,两届国际天空跑比赛,已成为休闲运动爱好者的乐园。
  2017年以来,乡党委政府把“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成立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工作推进、协调与监督。对每一项工作进行细化分工,责任到人。
  一是集中力量抓整治。结合“六边三化三美”、畜禽养殖整治、“三改一拆”整治等专项行动,对“道乱占、车乱停、垃圾乱丢、乱堆放”等“脏乱差”现象以及河道开展多轮大规模整治。累计拆除违法建筑2200平方米,拆除危旧房、蓝色屋面、猪栏厕所1800平方米;清理垃圾死角60余处,各类违法广告牌58处,清运各类垃圾150余吨。完成主干道弱电上改下0.4公里,并对村域范围内架空线进行梳理,对入户线进行序化,通过整治,实现弱电、强电线缆规范有序、整洁美观,有效整治了“空中蜘蛛网”现象。通过宣传发动、脏乱整治、绿化美化等方式,建设美丽庭院15个,通过发放花盘、送花卉绿植等途径,改善房前屋后环境,整理脏乱菜园800余平方米,整治乱堆放80余处,改变了背街小巷“脏乱差”的面貌,形成家家整洁、处处成景的庭院风光,进一步提升村庄品味。
  二是加大投入,完善基础配套。改造提升道路0.8公里,主干道白改黑,全面消除低洼、破损道路;新增停车场500余平方,车位40余个。新建太阳能垃圾中转站,全面实施垃圾分类,投放各类垃圾桶300多个,全面推进卫生保洁。新增污水管道1.5公里,大大提高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新增公共区域绿化700余平方,绘制特色墙画3幅,通过拆整结合改善环境的同时为村民创造活动场所,为群众提供休闲健身、游玩嬉戏场所,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是精心打造“桃源里庄”。就地取材,以本土建筑材料为主,如块石、泥土、木材、竹木制品等等,结合农耕文化,把相关元素整合进项目建设当中,体现本土特色。对照古村落保护建设要求,整治不符合村貌外立面1.2万余平方,消除赤膊2300余平方米,修缮破旧老屋6幢。围绕原有田间小道,打造集休闲、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农业观光园,配套建成观景平台、农家小屋等,同时积极培育生态旅游业,每年3、4月份,前来观赏桃花、梨花的游客、摄影爱好者络绎不绝,不仅带动了农产品销售,也带来了村庄新的活力。
  四是营造人人参与造氛围。建立小城镇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将整治工作由“突击战”转变为“持久战”,不断查漏补缺、固强补弱。全员发动在创建过程中三都乡实行“党建+整治”模式,发动“全民参与”整治过程,由党员负责联系户房前屋后环境保洁、垃圾分类等工作落实到位。灵活运用微信、标语、广播、倡议书等开展宣传,开展了小城镇环境“十整治”“百日攻坚”等行动,建立微信群,对施工进度每日晾晒对问题及时反馈。同时,将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充分发挥群众自治作用,形成全民共建良好局面。
  五是建立长效机制,巩固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建好是前提,管好才是关键。如何管好已有的创建成果成了考验乡村干部的一个大命题。乡村干部联合制定环境卫生长效保洁制度,垃圾清运制度,成立环卫工作监督小组,负责日常巡查与指导。建立“清三河”长效管理机制,制定“一河一策”治理方案,严格实行河长制。建立路长制,组建小城镇环境综合执法管理巡逻队,组建成立“两站两员”,对环境卫生、道路占、车乱开、摊乱摆、房乱建、畜禽养殖管理、公用设施等方面开展日常巡查管理,做到即查即改。完善网格化巡查机制,利用全科网格员定期和不定期对所辖范围内的各村进行巡查,对发现的违法建筑和乱堆乱放行为及时进行处理和整治,有效巩固整治成果。
  环境整治永无止境,里庄村将以此次验收为新的起点,紧紧围绕“田园松阳”升级版建设任务,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作为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推进全域旅游这一战略重点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以更宽阔的视野和更实的措施,力争把三都建成县域范围内的生态农业先行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区、户外运动体验区,全力打造“诗画三都·桃源里庄”。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

更多

娱乐

关于我们 | 广告发布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免责声明 | 技术支持 | 版权声明 | 编辑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