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百山祖国家公园】丽水正说

2021-06-22 10:35:00 来源:百山祖国家公园 作者:陈子立 
点击:
  昨夜春水深,半没山腰树,奇滩五十九,顷刻下东瓯。丽水,是一个以水命名的地市,一片被水滋润的沃土。

 

  丽水之名源于隋朝,原指东来缙云在府城汇入瓯江的一条支流好溪,后来也用以指代瓯江,唐时因以名县。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初始作专区之名冠于10县,2000年撤地设市,人们仍然选择她命名新市——丽水市。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和这条水流结下不解之缘。

图片
 

图片

▲张路明 

 
图片

  丽水市位于浙江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日照时数在1,988-1,774小时之间,平均气温在11.5-18.3摄氏度之间。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733.7毫米,年水资源总量184.59亿立方米。丰沛的降雨,滋润着众多的河流。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109条。它们分属瓯江、钱塘江、闽江、赛江、飞云江、椒江六大水系。瓯江是境内最大河流,发源于龙泉锅帽尖,在青田温溪出境,过温州入东海,干流长388公里,流域面积18,100平方公里,号称浙江省第二大河。

 

  六大水系的水域和滩涂,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有脊椎动物505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2种。鱼类111种,有园吻鲴、鲤鱼、光唇鱼、倒刺鲃、鲫鱼、团头鲂等40余种经济鱼类,及香鱼、花鳗鲡、大鲵(又名娃娃鱼) 、鼋等珍稀品种;有白鹭、白鹇、喜鹊、白颈鸦、八哥、麻雀、大山雀、竹鸡、雀鹰、环颈雉、池鹭、乌鸦、火斑鸠、小翠鸟、小燕鸦、红嘴相思鸟、画眉、啄木鸟等鸟类动物259种。每年的秋冬之交,大批南迁候鸟在此停留觅食,翔止起舞,蔚为壮观。

图片
 

图片

▲宋世和 

 
图片

  溪流过处,有松古平原、碧湖平原、丽水平原、壶镇平原等河谷盆地点缀其间。人们逐水而居,在六条水系的干支流两岸建起了星罗棋布的大小村镇和州府县城,演绎着万家烟火和千古风雅。历经分合变迁,境内今有庆元、龙泉、遂昌、松阳、景宁、云和、莲都、缙云、青田等九县(市、区)173个乡镇街道2,725个行政村。

 

  水是山精灵,山是水根源。追溯远古,这里曾以山为名。

 

  栝苍山,横亘于丽、温、台三州,而丽水先人独喜以它为郡名。明成化版《处州府志》“郡名”一节记载:栝苍,因山而名。万历版府志题曰《栝苍汇纪》。

图片
 

 

图片

摄影:刘康弟

 
图片

  山是这里的骨架,水是这里的血脉。丽水市位于江山至绍兴断裂带东南部,属浙闽隆起区组成部分。括苍山、仙霞岭、洞宫山,如三条巨龙,奔腾千里,脉聚于此。山脉呈西南向东北走向,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以中山为主,间有低山、丘陵和山间谷地;东北部以低山为主,间有中山及河谷盆地。全市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573座,最高峰是龙泉市西南边境的黄茅尖,海拔1,929 米,为浙江省第一高峰。

 

  九山半水半分田,是丽水市自然地貌分类的概括。境域面积17,275.20平方公里,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山地。虽然数千年来,丽水人不断“梯山为田”,围溪造田,到了清朝雍正年间已经“山坞泽畔,几无不耕之土”,但直到2010年,全市耕地面积也仅16.41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9.5%,水域和滩涂面积4.22万公顷,占2.44%。

图片
 

 

图片

▲潘劲草 

 
图片

  这里的地形构造因亿万年前中生代以来不断的火山喷发而成,形成了金、银、铜、铁、钼、铅、锌等57 种金属矿和非金属矿藏。留下了仙都峰、八面湖等多个死火山口的奇特景观。

 

  山是树的摇篮,树是山的盛装。追溯远古,这里曾以树为名。

 

  在隋朝开皇十二年(592)、唐朝大历四年(769),这里曾两次叫“栝州”。《府志》曰:以山多栝木为名。栝,“柏叶松身”,是丽水方志最早有记载的树种。尽管众多史籍和辞书都写作“括州”,但丽水人始终认定应该是“栝州”,自明代以来,当地文人不断出来考证辩诬,证明“栝”是而“括”非,此亦可见丽水人对树之钟情。

 

  从黄茅尖的最高峰海拔1,929米,到最低洼的青田温溪瓯江出境处海拔-3米,垂直气候的变化,和多山复杂的地理环境,在不同的等高线上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和生物圈,孕育了多种多样的树木和其它植物种类。目前认知的维管束植物有3,546种,其中苔藓植物295种,蕨类植物325种。种子植物2,926种,其中木本植物1,710种。由于受第四季冰川活动影响较小,留下了较多的孑遗和珍稀植物。保存了金钱松属、白豆杉属、杜仲属、钟萼木属、香果树属等中国的特有属种。海拔1,700余米的庆元县百山祖冷杉,是国际物种保护委员会(SSC)公布的世界最濒危植物之一。

图片
 

图片

沈亮 摄

 
图片

  植树造林,是丽水人蓄积财富的重要方式。唐代以后从两广大量迁入的“畲客”,多在海拔500米以上人烟罕至的山地搭寮而居,垦山为食。一处山地经数年刀耕火种,地力耗尽,畲民便插上一片杉树迁徙他处——这叫“插树还山”,算是对山主的报答,山主也就不再追索山租。正是这种宽容的共生关系,丽水成了汉族与47个少数民族的居住地、国内最大的畲族聚居地。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外来树种不断引进,进一步丰富了植被种类。现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等9个主要森林类型。广袤的山林,是丽水人的绿色银行。2019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为81.7%,森林抚育面积22,150公顷, 即使在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4,085.07公顷,绿地率也达36.46%。

 

  丽水人爱树,崇拜树。不仅视树为财富,为风景,更视树为祖宗,为神灵。在丽水乡村,有不少百岁老人,还有更多的百年千年古树。普查统计,全市有银杏、柳杉、刺柏、罗汉松、南方红豆杉、香樟等古树名木40,222株。丽水城郊路湾晋樟,树龄1,600年,树高21米,胸径4.58米,冠幅30×28平方米,堪称浙江樟树王。景宁大漈古刹时思寺旁的“柳杉王”,树龄1,500余年,胸径3.6米,干基空心内径达4.6米(胸高内径3米),名列全国同种之冠。

 

  在天成像,在地为形。追溯远古,这里曾以天象为名。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原永嘉郡改名处州郡,辖区相当于今天丽、温、台三市之地。据宋《栝苍志》记载:“隋时,因处士星见,置处州”。宋《处州图经》又载,唐玄宗天宝七年(748)这里曾以另一种天象赤帛云——缙云为郡名,赐名鼎湖山为“仙都”,并以仙都为中心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周回三百里禁采摘渔猎”。隋朝置州以后,州名数经更迭,但处州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民国,是使用时间最长的州名。

 

  处州,借用了天上处士星的名字。处士星又名少微星,据说是掌管天下人才命运的星宿,“少微星明,则贤士进”。处者,储也藏也,与出相对。隐居山林称“处士”,任职朝堂为“出仕”。处州是人才藏修之地,是天下人才储备库。千百年来,这里不仅孕育了国师刘基这样的军国人才,丞相何澹这样的治平之才,叶绍翁、张玉娘这样的诗才,更孕育了铸剑的欧冶子、制瓷的章生等等无数的能工巧匠。

 

图片

▲范敏姿 摄

 

  一个处字,竟与这里一个更古老的地名“瓯”相一致。瓯古作“区”,读如“幽”,《说文》解作“藏匿”,因抟泥作器以藏物而作“瓯”。遥想《史记》开篇《五帝本纪》记载,轩辕黄帝后裔“缙云氏”部落,“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不仅多生产多分配食物,还公然违规搞起了商品和货币交换,被尧判作“不才子”,等同“三凶”之罪,被舜逐出中原“摈于四裔”。他们越千山万水,隐于东南边远的“太末”之地,甘作“区人”。他们韬光养晦,默默发展壮大自己。利用山陬水滨特有的资源,琢石为玉,抟泥作瓯,淘沙炼剑……,创造了瓯江流域的文明之光。文献中隐约叙述的四千多年处州黄帝文化,竟与21世纪初发掘出土的遂昌好川文化年代相契合。近年来新发现的缙云壶镇陇东文化遗址,以及同处栝苍山脉的仙居、永康、缙云多地发现的先秦岩画群,刻有大量的钉耙、弯刀等农耕器具形状,更说明丽水自古以来并非蛮荒之地,在中华文明创始时代,这里就与世界先进并驾齐驱。

 

  金生丽水,玉出青田。今日之丽水,正在“两山战略”指引下,奋力开辟高质量绿色发展新境界。杭温高铁贯通东北,两龙高速穿越西南,早已全境融入省内四小时交通圈。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1,476.61亿元人民币,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二、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3.4%和54.1%,工业化初始阶段已然成功跨越。而其山清、其水绿、其树茂、其天蓝,环境依然优美洁净,被誉为浙江后花园。荣膺全国生态第一市、世界香菇之源等多项桂冠,仙都5A景区和石门洞、古堰画乡等一批4A景区闻名中外。剑、瓷、石等古老产业青春焕发,机械、人工智能等现代产业蓬勃发展。这里不仅是最佳旅游宜居城市,更是人才创业成长的摇篮。

 

  丽水,这条古老的河流,正在扬起新的风帆,载着这个古老的名字、这片古老的土地和271万人民,驶向新的明天。

图片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

更多

娱乐

关于我们 | 广告发布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免责声明 | 技术支持 | 版权声明 | 编辑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