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百山祖国家公园】欧冶铸剑传佳话

2021-08-02 10:07:01 来源:百山祖国家公园 作者:吴语 
点击:
  车子在山道上行驶,就像一叶扁舟穿行在绿色的海洋中。停下车,走进龙岩村,细细的雨丝从天边飘下来,飘在不宽的公路上,飘在那黛瓦盖成的屋顶上。屋檐下,一群母鸡咕咕叫个不停,在追逐觅食。踏上青石砌成的小路,就走进了曲折迂回的雨巷,雨滴从两边的屋檐落下来,落在我粉红色的雨伞上,落在路边的小草上,还有绿色的青苔上。走在龙岩村的雨巷中,我似乎走进了遥远的时空里。 
 
  从地图上看,龙岩村位于庆元、龙泉、景宁三县交界的三角地带,距庆元县城72公里。实地看,它处在群山的怀抱之中,与龙泉界、景宁界还隔着几重山岭。据《吴氏宗谱》记载,龙岩村始建于北宋建隆年间,由吴氏祖先“子瑛公”肇基,是一个拥有千年文明的古村落。因村后山岩起伏,形状似龙,故名龙岩。现在,全村有182户,601人口,95%以上是“子瑛公”的后人。
 
  这个偏居于群山之中的古村落,却是举世闻名的香菇文化圣地。在20世纪90年前后,国内外食用菌权威专家学者,追本溯源,通过长期反复考察论证,一致公认,庆元、龙泉、景宁三县是全世界人工栽培香菇最早的地方,庆元县是香菇的发源地。800多年前,龙岩村人吴三秉性聪颖,善于观察思考,常年在深山劳作,发现阔叶树砍倒后,有刀斧痕的地方,最容易长出野生菌。于是,他潜心研究这种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通过反复实践,终于总结、发明了“剁花法”与“惊蕈术”等一整套香菇栽培技术。他将这套技术,传授给附近的庆元、龙泉、景宁三县民众,为山区大众开辟了新的生存发展途径。后世菇民,都称他为“师傅公”,并把他奉祀为“菇神”,世世代代,顶礼膜拜。几百年来,三县的多数农民除了传统农田耕作外,冬春两季,外出做香菇谋生,足遍全国各地,孕育了光辉灿烂的香菇文化。2003年,为肯定龙岩村在我国香菇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中国香菇联合会副会长、国际知名食用菌专家张寿橙先生为龙岩村题字“中华香菇文化第一村”,准确地表达了龙岩村的历史文化地位。
 
  如今,香菇文化和吴三公文化在龙岩村得到了弘扬和发展。村口的吴三公祠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922年重修,后来失修而毁,十多年前再次原址重建。重建的吴三公祠规模不大,占地约50平方米,四周是始建时种下柳杉群,古树参天,浓密茂盛。整座建筑两层歇山顶,飞檐翘角。祠正门有一“祖师祖祠祖传秘术,龙岩龙柏龙腾福地”对联。祠内正殿,位列五位在香菇文化中举足轻重的龙岩村先祖。正中是吴三公,手持金鞭,坐骑黑虎,气定神闲,旁有一联:“身骑黑虎恩光泽,手执金鞭利吾民”,上有一匾“功业彪柄”。殿内穹顶是八仙图,四墙壁是龙、凤、麒麟、仙鹤等瑞兽图。几位先祖的神龛是镂空的九龙戏珠木雕。大殿内雕梁画栋,景物栩栩如生。
 
  早年,龙岩村中有一块空地,据老人讲是吴三公故居遗址。原有建筑什么时候因何而毁,已经无人知晓。2017年,村民发起倡议,民间集资130余万元,重建吴三公故居。2018年农历12月,吴三公故居重建落成。故居占地面积深11.7米,宽12.1米,12间,30柱。仿古式建筑,雕梁画栋,十分精美,有福禄寿喜、琴棋书画、梅兰竹菊等装饰。而今,它已成为了参观游览龙岩村,必去的场所之一。
 
  在这个村里,每年都有一个盛事,那就是“菇神庙会”,村民们在这天集体供奉菇神。在菇神庙会上,乡亲们拿着自家精心准备的糕点,错落有致地摆在长长的酒宴桌上。在精巧的糕点之间,插上姹紫嫣红的花枝。在参天的古木前,横拉着一串串彩旗。在场的除了上了年纪的菇农,还有几个稚气未脱的孩子。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好奇和兴奋,在这个一年一度的庙会中感受到了自己于这片土地间丝丝缕缕的联系。新旧交织,热闹非凡。
 
  以往的龙岩村是安静的,近年来,随着香菇文化朝圣者和旅游观光者的接踵而至,村庄日渐热闹起来。有几户村民,相继开起了民宿、农家乐,生意红火。在新时代的阳光下,这个有着辉煌历史的古老村落,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

更多

娱乐

关于我们 | 广告发布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免责声明 | 技术支持 | 版权声明 | 编辑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