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美丽城镇: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丰富群众精神需求
2021-08-16 10:41:00
畲族彩带,是畲族民间工艺品中最具有民族特色、最主要的一种民间工艺品。老竹镇沙溪黄兰村畲民钟银英,是畲族彩带编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她为了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专门成立了一个工作室,平时会接待一些游客和中小学生,给她们讲解怎样编织彩带,传授技艺。
龙泉青瓷传统龙窑烧制技艺于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全球第一个也是唯一入选的陶瓷类项目。龙泉市聚焦世界非遗“龙泉青瓷”文化和产业发展,设立特色文化专项组,有机融入青瓷文化,以博物馆的形式保护和修缮青瓷世家老宅建筑,保护性修缮古龙窑,保护性开发“中国青瓷小镇”全新景区。城北东书村匠心独具,把逐渐被人遗忘的木偶转移到特色展厅“民间艺苑”中,邀请非遗传人定期进行木偶表演,让重赋新生的木偶戏成为东书村文化旅游的一大亮点。
青田方山乡依托开展“方山田鱼文化活动日”,以及国家级非遗民间舞蹈“青田鱼灯舞项目”,把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稻田养鱼”文化发扬光大;
云和传统的民间习俗一直得到很好地保护及推广,如崇头镇梅源芒种开犁节约定俗成的一整套祭祀仪式完整留存至今,2020年12月21日,梅源芒种开犁节入围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填补了二十四节气芒种在国遗目录中最后的空白,助力崇头美丽城镇人文美建设。
庆元的香菇功夫,是庆元特有的原生态传统武术,2012年列入浙江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传统武术相传是由出生于南宋年间、香菇鼻祖吴三公编创。自南宋开始,冬季农闲约四个月时间,该县大部分劳力外出到闽、赣、皖等省的深山老林,搭木寮上山伐木做香菇。由于时常遇到劫匪歹徒或猛兽,吴三公便研究了一套与之进行搏斗的防身武术,在菇民中历代流传。“香菇功夫”非遗传承人吴辉锦(83岁)便是其中一人。“老鹞翻身”、“双龙出洞”、“山羊翘角”、“水牛跑角”等优美动作,一招一式都蕴涵着传统的菇乡文化元素。
缙云县双溪口“台阁”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举着两块虎头牌灯和扮演的“财神爷”的带领下,在咚咚锵的锣鼓声中,几个大人拉着一排特制的“台阁”双轮车进行浩浩荡荡的游行。“台阁”上的大小孩童扮演者各种戏剧人物,有“穆桂英挂帅”,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白蛇传”“天仙配”等......别有一番风味。
遂昌石练镇坐拥“班春劝农”、“昆曲十番”两项国遗和省级非遗“石练台阁”的文化资源优势,建设非遗文化展示中心、劝农广场等,搭建文化一台戏,力图将石练全镇打造为非遗文化“大舞台”。
作为松阳非遗项目之一,在松阳县安民乡李坑村的古法造纸技艺已经传承了三百多年。古法造纸手艺人周兆荣村里为数不多还留有旧手艺和全套造纸工具的人,也是周家造纸技艺的第十三代传人。近几年,随着松阳当地发展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的推动下,古法造纸重新焕发出生机,他们把古法造纸技艺作为文创开发项目,已研发了纸扇、纸伞、纸灯、纸拖鞋、挂画等一系列文创产品。古法造纸在今天的李坑村,有了更多发展空间。
景宁雁溪乡积极将传统文化融入美丽城镇建设中,充分发挥雁溪木偶戏这个璀璨的非遗文化,打造的雁溪木偶非遗馆中陈列了多种造型各异的木偶。2020年,在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期间,雁溪乡木偶团队巧用木偶三句半的形式,编排了“推广公勺公筷”、倡导“云祭祀”等曲目,做到雅俗共赏,又契合主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