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丽水网 > 时政 > 正文

当“老区红”遇见“生态绿”

2023-06-01 08:29:49 丽水日报 
点击:
  龙头山村很“红”,因为这里曾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军挺进师、闽北红军、庆北游击队等革命队伍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活动区域。
 
  龙头山村也很“绿”,这里的高山茶叶、菌菇产业欣欣向荣,花海竹海遍布山野,生机勃勃。
 
  入夏以来,村党总支副书记周培森心情特别好,因为村里隔三差五有团队来旅游,身兼红色纪念馆解说员的他,每天都忙碌而充实。
 
  担任村干部20多年的周培森,亲眼见证了这座小山村乘着“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东风,一步步发展变化的过程,“赶上了新时代,日子一天比一天有奔头!”
 
  路为先,改造人居环境
 
  “当年,不到龙头山不知山有多远、路有多难行。”这是当地村民忆苦思甜时,最常说的一句话。
 
  从庆元黄田镇通往龙头山村的主干道未改扩建时,村民去镇里办事,得一路颠簸一个半小时。在最偏远的良宫田山自然村,村民到镇里赶集,得花大半天时间。
 
  因为交通不便,村民大多一年才下一次山,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直到“千万工程”启动,村庄的发展轨迹彻底改变。
 
  修路!修路!自2003年美丽乡村建设之风刮到龙头山以来,村里的道路建设按下了加速度——过去不足3米宽的泥泞小路,变成了7.5米宽的水泥路。“龙头山之‘贫’在于路,大干180天,彻底根治出行难,实现龙头山路网大连通。”回忆当年的豪情壮志,周培森至今记忆犹新,“‘千万工程’让我们村结束了走路赶集的日子。以前村里一年到头看不到一辆汽车,现在村民家家户户都开上了小车。”
 
  如今的龙头山村,到处是改造后的新房。人们更注重环境布置,追求鸟语花香、四季如春的生活场景。周培森说,过去村口只有一条小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现在宽阔的马路直通市中心,“村里村外垃圾成堆、污水横流、臭气冲天的情况成了历史,随着一排排新房建成,村里的生活质量已经不输城里,大家空闲时到院子里种种瓜果蔬菜,反而比城里人生活得更加惬意。”
 
  眼下,春耕进入尾声,平时喜欢吹拉弹唱、读书看报的村民自发组织起来,自编自演节目,或宣传党的好政策,或赞美农村新变化,日子过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在村民鲍世缘的印象里,过去村里的文化活动设施非常陈旧,大多不能正常使用,“现在,龙济村文化礼堂改造落成,里面安装了空调,冬暖夏凉,室内活动设施也焕然一新。我们在宽敞明亮的中心里定期开办农民课堂、道德讲堂,举办文艺活动,这里成了最能集聚人气的地方。”
 
  红为基,唤醒沉睡资源
 
  记者来到龙头山崔上自然村,用无人机俯拍的“红色记忆”主题博物馆格外醒目。
 
  “红色高地建设,不仅突出了山村的红色基因、红色文化,更能带动山村的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龙头山党总支书记何帮兴说。
 
  龙头山,是一片红色沃土。1947年3月,中共闽浙边地委副书记张翼率领一路先头人员进驻黄田镇,以崔上为基点深入周边村庄,吸收培养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发展出40多个小村庄为游击据点。中共闽浙边地委驻地纪念碑、红心亭以及中共闽浙边地委机关驻地等革命遗迹,都在述说着峥嵘岁月里的红色故事。
 
  如何唤醒红色资源?何帮兴在外创业十多年,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崔上作为革命老区和红色旅游观光区,前期已成功创建A级景区村,接下来准备继续挖掘浙西南革命精神,推动红色产业发展。2020年,何帮兴决定返乡参加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为家乡发展添一把力。
 
  “我的家乡是红色圣地,发展红旅融合大有可为。”何帮兴告诉记者,打造“庆元井冈山”品牌是龙头山的头等大事,中共闽浙边地委革命纪念馆作为品牌打造的核心区块之一,集红色历史讲解、红色物品展示、红色影片观赏等功能于一体,“为了收集更多红色物件、了解物件背后的历史背景,我们组织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挖掘更多的革命故事。”
 
  如今,依托纪念碑、地委办公地和住处旧址等红色资源,崔上自然村已成功打造出以党性教育、研学实践、拓展训练为主题的红色教育基地。
 
  “自从启动基地建设,村里就越来越热闹了。”村民周金英算起致富账时告诉记者,他一家原本在村中务农,农业收入单一,现在,自家房屋被改造成了农家乐,一家人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过越红火。
 
  据统计,自2021年崔上中共闽浙边地委驻地革命纪念馆开馆以来,已接待游客200余批、15000余人次,为村集体增收36万元,增加农民收入200万元,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绿为美,盘活山水家底
 
  沿着村庄的蜿蜒山路,环绕着美丽的龙头山,一路驱车向上行驶,不一会儿就抵达了位于良官田自然村的生态茶园。
 
  这片坐落在海拔800米高山上的梯田茶园层层递进、依山而上,经过采摘修剪的茶树虽然个头略矮,却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村民穿梭在茶树间,忙于剪枝除草,远远望去,一幅葱茏苍翠、绿意氤氲的生态画卷展现在眼前。
 
  这片茶园,是庆元县雾峰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茶叶基地,共有300余亩茶叶基地和50余亩荒野茶,主要生产安吉白茶、黄金芽、红茶、白茶等高档名优茶。
 
  “高山出好茶,这里海拔高,每天清晨醒来都有云雾缭绕山间,产出的优质茶叶更鲜嫩甘甜。普通茶叶在4泡之后就基本没味了,但我们的茶,泡了十几次还能泡出香味。”合作社负责人吴明军告诉记者,优越的气候环境和肥沃的土壤为优质茶青的成长创造了先天优势,也为加工出好茶奠定了基础。
 
  早些年,吴明军从嫁到松阳的妹妹口中得知,当地茶农单是靠卖茶青就能实现亩均1万元以上的效益。“当时我就想,我们村荒野茶多,闲置土地多,闲置劳动力也多,而且地处高海拔,一定能种出好茶!”转行做茶农的吴明军,在2019年6月开启了创业之路:“建厂房、基地开荒,先后投资了600余万元。”
 
  好茶不怕巷子深。去年,合作社选送的茶叶参加庆元县首届“斗茶”大赛,荣获了“十佳荒野茶”称号,这对于从事茶产业不久的吴明军来说,无疑提振了信心。
 
  “去年我只加工了500斤干茶,按照批发价销售,挣了20万元。”吴明军说,量虽然少,但当时主要以试验为主。由于茶树是2019年种植的,去年尚未达到完全投产条件,为了茶树的“健康”,他只采摘了头茬新茶便进行剪枝修叶,为来年全面投产做准备。
 
  今年,基地全面投产,合作社全力打造“雾峰茗茶”自主品牌,按照市场价销售,产值将超过100万元。
 
  如今,吴明军还计划着为周边农户提供种苗、技术服务,在二三年内,辐射带动当地发展500亩以上的大型基地,同时在茶园内开拓餐饮、民宿等产业,健全“茶经济”产业链,“让更多游客来到龙头山、喝上高山茶、领略好山好水好风光。”
 
  眼下,龙头山村民翘首期盼的户外拓展基地正在加紧建设,宽敞的高标准旅游大道建成,一下子拉近了龙头山与外界的距离。不久前,浙江省文物局发文,确定黄田镇崔上中共闽浙边地委驻地革命纪念馆成功创成2023年浙江省第一批乡村博物馆,成为丽水市8家上榜博物馆之一,为蓄势待发的龙头山红色旅游再添新力。
 
  红土地,走绿道,听取一片欢笑。这座被“千万工程”点亮的美丽村庄,正在新征程上发力奔跑,迈向收获满满的下一站。
作者:记者 张李杨 吴丽萍 通讯员 吴俊伟 编辑:马丽飞 责任编辑:叶捷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新闻

头条推荐

隐私条款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