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达人杨勇园:爱生活,爱手作

2017-03-21 10:54:44 来源:丽水新壹周

本报记者 陶雪亮
 

一、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段子手

在微信圈,一个叫“豆壳夫人”的微信让我捧腹。随便拎两则:

其一:某日跟豆壳送彩电去一客户家,客户见我问豆壳:这你姐?次日,有一客户到店里买排气扇,豆壳不在,客户打电话跟豆壳讨价还价,谈成好了呗!那人来一句:那钱就给你妈了啊!啊,我有这么老吗? 

其二:豆壳常跟儿子说:“以后你找老婆就要找你妈这样的女人……”年夜团圆宴上,豆壳的二哥语重深长地对他自己的儿子说:“记住,以后你找老婆就要找你妈这样的女人——既能干又傻逼。”

民间深藏段子手啊。

她的高中同学这样介绍她:上学时她就是班里的“开心果”,有她的地方,就有笑声。

更让我产生浓厚兴趣的是,这个“豆壳夫人”还身藏多手绝活:她首创的松果工艺品名声在外,她制作的葫芦手绘匠心独运,她的手鞠球作品更是精妙绝伦。

通过朋友,我与“豆壳夫人”取得了联系。她家在缙云县东方镇胪膛三村,名叫杨勇园,七零后。

说起“豆壳夫人”这个微信名,她说,老公昵称“野豆壳”。“缙云人叫谁豆壳,说明那个人很倔。”她补充说,“他认定的事你没法改变他。我曾给外地的朋友开玩笑:我老公说那个母猪是公的就是公的。”

这个能征服如此倔的“豆壳”的,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呢?

 

二、大自然是手工作品不竭的源泉

来到位于五云镇官店村的杨勇园娘家,面对走廊、过道上堆得满满的石头、树根,杨勇园自嘲,这些都是她上山捡来的“勒瑟”。踏进房间,只见满屋子的手工作品琳琅满目,陈列架上,各种形状的松果创意花瓶、花篮,各种花色、大小不一的手鞠球,以及葫芦手绘作品、松果画,真可谓“目不暇接”。而她更多的松果、葫芦手工作品,一纸箱一纸箱地叠满另一间储存室。“场地太小了,根本陈列不了多少。”她解释道。

聊起与松果的结缘,杨勇园说纯属偶然。

官店村是杨勇园成长的地方,甚至婚后她也大多生活在这里。她热爱这里的山山水水,高中毕业后,先后在村附近的彩印厂、网球厂上班。业余喜欢去野外走动的她,总会带回一些不起眼的小树根、树叶、石头等,一有空闲,就顾自摆弄。她几乎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花在了平时拣回家来的这些杂物上。玩着玩着,就在松果上玩出了新花样。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捡松果,她使出浑身解数。她家后山就有很多松树,开始,每天中午下班回家吃完饭,就见缝插针往山上跑。每有狂风,她总心花怒放,一心想着后山又有掉落的松果在召唤她。后来想做大件作品,光靠后山几棵老树远远不够了。于是她把目光瞄向周边的地方。如果附近哪里伐树,她就很激动。收获最多的一次,在城北下徐村的山上,她在二姐的帮助下,足足捡了六蛇皮袋,二姐的婆婆笑她神经病。她的先生也慢慢养成了一个习惯,送家电下乡,每每路遇松果,总会上树采集回来。

杨勇园坦言,制作手作当然是最愉悦的时候。开始一件作品的制作,她会起得很早睡得很晚,因为要上班,她只能做好一圈,然后去上班,中午回家再做一圈,然后再去上班,下午下班再接着做。这一圈也很不容易,没有模具,靠手拼,靠想象,每个松果要选匀称。若要好看、浑然一体,每个的长相也尽量要相同。但不同一片山,不同的一棵树,长出的松果都不一样,所以完成一圈也要花很多时间和心思。

她的手作台就在厨房边上,有时灵感来了,她会做着菜,还想着去做一会手作,一入神烧糊的事是常事。葫芦手绘是她的一个补充项目,遇到连续潮湿阴雨天,松果会受潮收缩,这时不利手作,也有时收集不到松果没法继续制作,她就玩葫芦。为此,她的公公还专门为她种起了葫芦。有一年车间一位阿姨,骑了辆三轮车,专程给她送来了三个老了的大瓢爪,让她好生感激。日积月累,她的手工作品,渐渐地堆满了房间。

2010年,官店村举办文化节,邀请了很多书法、绘画、石雕、根雕大师参加。杨勇园也想去参展。领导以为她仅仅几个松果作品,答应给她一个边角放一放。等她带着领导回家看了自己的手作,领导大吃一惊,二话没说,马上给腾出了一个房间,让她把手作都拉过去。开展那几天,她的手作成为了展会的亮点,路过的人纷纷拍照,有位老人竖着大拇指对她说:你真了不起!你为缙云文化事业做了贡献。

2015年、2016年,在先生的倾囊相助下,杨勇园带着她心爱的作品,三次前往上海、苏州参加国际手工展,同样大受欢迎。她的松果手作还获得了2016年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手工DIY促进中心年度优秀奖。手工展也让她见识了各种各样美妙精湛的传统工艺和各类奇思异想的创意手作,一种全新的手作:手鞠球,更是直击她的内心。

 

三、一个与球结下不解之缘的女人

手鞠球是什么东东?也许你闻所未闻。但说起蹴鞠,你可能马上会想起《水浒传》中,那个由踢蹴鞠发迹当了太尉的高俅。这种集刺绣、编织、构图于一身,起源自中国、盛行于日本的手鞠球,就是源出自中国古时的蹴鞠,盛唐时期,由日本派来的“谴唐使”带回日本,并自贵族阶层普及至民间直至发扬光大。而十分遗憾的是,在其源出国中国,却已几近失传。

杨勇园说,在网球厂工作14年,让她与球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她在上海国际手工展上遇见了手鞠球,居然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它:一针一线更像女人的生活,且携带方便,可以随时随地搞创作。

上海回来后,她就着手寻找资料。可百度出来的只有一些手鞠球照片,虽很美,但没有制作说明。凭借自己的模仿能力,杨勇园到处找材料开始制作。对于手工,她有足够的耐心,一段时间下来,整出了几个,感觉很有成就。后来,她又加了个QQ群,里头都是学手鞠球的。在那儿,她专心聆听群友的交流,受益匪浅。其中有位资深球友有好几本关于手鞠球的书,全是日文,那时,国内根本买不到。想到有个亲戚的亲戚在日本,她就托他帮忙,还真给找到了一本。杨勇园如获至宝,仔细看了每一图,因为不懂日语,只能从图片上去认知,才知自己之前的绣作是胡闹。后来在群里听说亚马逊可以买到中文版的唯一一本手鞠球书籍,她毫不犹豫购买了一本,仔细参阅每个经典图案的制作,照葫芦画瓢,夜以继日学艺。

为了不浪费时间,她还买了个容量超大的背包,里面放着需要的各种手鞠球制作材料,随身携带,一有空就折腾。手鞠球创作不但是个技术活,还要超有耐性,时常干得她手臂发麻,筋骨酸疼。她创作的最大一个作品“大风车”,直径达40厘米,足足制作了两个月时间。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她创作了两百多个大小不一、图案各异的手鞠球作品。其中耗费了她几多的心血,外人根本无法体味。

现在,杨勇园最大的梦想是将这一份美丽的手工艺术发扬光大:开一个手工课堂。名字都想好了,就叫“杨姐手作体验客堂”。为此,她精心编制手鞠球手工教程,配套的材料包内,配有线材、工具,以及定位的手鞠球半成品,适合新手学习制作。

杨勇园说,手工路上很孤单,但不寂寞。我一直在走,没有时间注意别人是否注意我。“手工是一种慢生活。就如同你写诗,懂你的人会仔细体会你的每字每句,会走入你的心情,不懂的人会问你:你写这么多有什么用?你做这么多有什么用?我的每份手作就如同你一篇篇诗稿,一个人默默完成,一个人自我陶醉,自己为自己喝彩。” 

热点推荐

生活热线

18605788890
Copyright 2009-2020 LSTV,All Rights Reserved
丽水市广播电视总台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浙ICP备05002140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主管单位: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 主办单位:丽水市广播电视总台 | 新闻热线:0578-2666333